2023上海两会,看看我们的代表委员们说了些啥?(四)

信息来源: 上海观察  |  发布日期: 2023-01-16

【1月13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2位政协委员先后发言。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会议,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来自民营经济领域的政协委员,围绕各自关心的产业领域,带来了满满“干货”。我们将分两期,分享他们大会发言的精彩内容。】

上海是我国生物医药的研发与产业重镇,培育和集聚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强劲、创新成果丰富,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市政协委员、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竟伟代表市工商联发言时提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产业链“后端重、前端轻”。企业高度注重产业发展导致创新资源错配,形成前端生物技术公司发展不足、后端制药公司扎堆的局面。二是临床研究和试验资源非常紧缺。医疗资源总量和人均量虽位居全国前列,但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和试验的床位数量明显不足,一期临床研究床位不到1000张,从事临床研究人员也仅2000多人。三是研究成果转化率低,本地产业化不足。大量成果仍停留在论文和实验室中,同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显著,在沪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在外转化情况比较普遍,加上外省市优惠政策叠加优势,导致向外转移趋势明显。四是产业端创新人才缺口明显。行业内部还存在非理性人才竞争情况,相较长三角其他城市以及珠三角地区,上海对生物医药青年人才吸引力较弱。

因此,穆竟伟提出建议:首先,强化前沿布局,打造研发创新的“策源地”。高水平推动国家实验室、全球顶尖医学院建设,加快集聚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创新企业,重点支持研究机构加强对颠覆性技术和高端核心产品的研发攻关。加快布局建设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独立的临床试验医院,支持设立研究型病房,扩充临床研究床位,增加人员配置。探索药监审评权限下放试点,构建上海就地审评正面清单,充分发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作用,优化管理方式和审批流程,提升审评审批效率。

另外,强化平台机制,打造成果转化的“首选地”。支持高水平孵化平台建设,完善研发成果分段转化机制,发挥好对外授权机制作用,促进成果交易转化。建立重点孵化器和创新平台跟踪对接机制,加强科技、产业、规土等部门联动,保障初创企业各项需求。在药品集采时更多支持本地企业创新产品,对短期内取得创新认证产品建立审核、采购、退出的全过程机制,为创新药品、器械开辟医保支付绿色通道。

还应强化服务保障,打造专业人才的“向往地”。研究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和生物医药顶尖人才全球数据库,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优秀人才招引计划。探索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优化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增加专利数、发明创造奖励等创新指标。提升高科技企业人才入选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比例,形成专业人才流向优质企业的良性循环。

市政协委员、上海金之福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兵在发言中说,上海是我国老年人口最集中、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近年来积极整合各类涉老企业和养老资源,努力探索“共享养老”这一居家社区养老新模式,通过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基点,以共享经济为思路,为老年群体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共享式的养老服务。

“目前,居家社区养老产业化运营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老年人接受度不高,企业投资吸引力较弱,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供需匹配不够精准等问题。”徐兵建议,建立共享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养老服务秩序。制定促进社会资本进入社区智慧养老领域的政策举措,加强对养老产业的引导和保护,统一服务规范标准,引入服务商和优质企业投资共享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创新,拓宽筹资渠道,以融资担保等形式,创立社区共享养老专项资金,降低共享平台使用成本,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养老需求。

徐兵建议,发挥机构养老集约化优势,将分散的为老服务中心、照护中心、护理院、助餐点等通过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点,促进各类养老服务形态的融合发展,让老人实现不离家的安心养老。探索向上下游产业不断深入拓展,加强智能家居、老年公寓等基础产业和技术研发,拓展老年教育、文化旅游等养老新消费,逐步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的养老服务联合体。

为促进养老供需有效对接,徐兵建议,依托市区两级养老大数据平台,设立智能“养老顾问”,完善平台功能,增设发布需求信息、服务效果评估和反馈等模块,并自动将相关信息精准推送至服务供给方,引导其通过“自主接单”方式,提供涵盖家庭病床、长护险、辅具租赁等政策匹配和长者照护、社区养老床位、家政等市场化服务的补充养老方案。鼓励以社区闲置物业为依托,由就近养老机构承接进行适老化改造,解决高龄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难。

针对老年人面临的 “数字鸿沟”等问题。徐兵建议,推行“老伙伴计划”和“时间银行”等模式,调动低龄老人参与照顾服务高龄老人的积极性,引进多元化服务工作者或退休医护工作者,组建“共享人才队伍”。改进智慧养老网络平台技术,改良设计操作简单、便捷的操作页面,帮助老人实现“数字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