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工商联:同心聚力齐奋进 ,坚定理想共扶贫

信息来源: 宣教部  |  发布日期: 2021-08-13

当我们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当我们回顾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我们自豪广大上海民营经济人士坚定不移与党并肩同行,健康成长并不断壮大。上海市区工商联锐意进取、创新实践,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特色品牌,在即将迎来上海市工商联建会70周年的光荣时刻,本栏目将陆续推出本市工商联系统创新实践的成果展示、经验分享,不断引领民营经济人士坚定四个“自信”,弘扬沪商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徐汇区工商联:

同心聚力齐奋进,坚定理想共扶贫

精准扶贫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徐汇区工商联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通过细致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家发挥自身特点,创新公益扶贫方式,寓理想信念教育于脱贫攻坚的实践之中,通过“消费、教育、产业、文化”四个维度帮助红河州提升扶贫工作水平,既弥补了部分政府主导扶贫工作中的短板,也让企业家们在扶贫工作中坚定了“四信”,更理解了对理想信念的内涵意义。

消费扶贫,为红河产品拓销路

“消费扶贫”是通过企业家们的渠道优势,为红河州特色产品打开销路推动消费的释放,帮助云南红河州的百姓脱贫致富,巩固扶贫成果。

2020年6月起,由区总商会副会长上海汇京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建峰牵头,区工商联(总商会)发起的“汇众·汇民·惠生活”为主题的徐汇民企爱心助力消费扶贫活动在汇京国际广场揭幕,这场活动通过汇集徐汇民企的经济力量和渠道优势,本着实惠便民的理念促进消费扶贫,助力疫情后的红河州复工复产。

现场开设“美食区”、“名品区”、“消费扶贫区”,给广大群众带来最优惠最亲民的折扣力度,让市民和游客享受到一场“吃、喝、玩、乐”的消费盛宴。区领导和区工商联的参会企业家们也化身探店消费者,在现场体验并踊跃认购,在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同时也奉献了拳拳爱心,为巩固扶贫成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教育扶贫,为红河的教育添亮色

“教育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睁眼看中国、看世界,坚定脱贫致富、改变命运的信心,引导他们学习掌握脱贫致富的能力。

“为了花朵的微笑”是由徐汇区工商联青年创业商会发起的公益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为了花朵的微笑”公益项目足迹遍及3省6市11县,累计有308位青年企业家加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10月11日至16日,第七届“为了花朵的微笑”公益团队赴云南红河州屏边县六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捐助物资及现金共计81万余元。支教期间,33名青年企业家与六斗小学的师生们同吃同住,为学前班至六年级的276名孩子提供英语、音乐、美术、历史、自然、手工课、科技课等课程教学,并援助电脑教室、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

由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辉发起倡议,上海市徐汇区工商联、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联合发起“艺起善—汇嘉朝阳公益拍卖”在6月启动,公益拍卖一经发起便得到艺术家、慈善人士、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一个月内收到93名爱心人士和单位捐赠的书画、玉雕、茶壶、方章等拍品,为期一周的线上拍卖中,有5万余人在线“围观”,近千人出价,累计筹得善款44.5万余元。将拍卖所得善款作为专款捐赠给云南省元阳县教育事业。

产业扶贫,为红河的发展增动能

“产业扶贫”是从“授人以鱼”改为“授人以渔”的积极转变,通过传授企业先进的经营方法和建设方案,助贫困村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早日脱贫。

在区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区总商会副会长、上海铭言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铭言多次深入元阳县考察调研,了解百胜寨村、到胜村、南沙镇五帮村等地的养鸡合作社、标准化养鸡场建设情况。

通过调研,铭言集团决定发挥自身优势,投资了200万元成立红河州第一家养鸡孵化中心和农产品销售中心——红河州铭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募资100万帮助结对村修建进村道路解决“路难行”的问题,建成后的公司将以扶植贫困家庭为主线,并随着实体经济的入驻不断增大扶贫的力度和覆盖面,受益对象更趋多元化,最终形成元阳县农业脱贫致富长期有效的产销一体化模式。

文化扶贫,为红河的发展聚合力

“文化扶贫”通过少数民族艺术技艺商业开发的形式为脱贫攻坚助力,不仅体现了徐汇作为文化艺术产业大区的特色亮点,也体现了“艺术+扶贫”的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这里的白云乡太平村是苗绣技艺保留、传承较为完整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卖不掉、价不高、受众少”,是许多贫困地区产品销售环节的共性问题,如何让传统的苗绣产品走向市场,是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

本着“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的思想理念,区工商联常委、上海划云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盈带领公司团队着手了解苗绣、研究苗绣,并与设计师团队一起,推出了带有苗绣图案的手机包、卡包的设计稿,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同建立产学合作教育基地,通过引入时尚、新鲜的设计理念,为苗绣服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苗绣产品的销售,让苗族绣娘们每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刺绣产业每年为太平村带来百万元收入,带动全村57户238人脱贫。帮助她们实现“背着孩子绣着花,养活自己照顾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