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颖:礼赞新时代 描绘“创二代”新历程

信息来源: 宣教部  |  发布日期: 2019-10-08

壮丽70年,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70年。新中国发展壮大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凝心聚力、风雨同舟。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荣时刻,我们向全市民营企业家发出了征集和号召,收获了许多不凡的创新创业故事,让我们通过本专栏,共同感受赓续传承的优秀企业家精神,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携手谱写新时代中国梦的新篇章!



鲍颖

上海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老一辈民营企业家们“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曾指出:“民营企业家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守法经营、回报社会,再开发展新局、再立时代新功。”作为上海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CEO,我在帮助家族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慢慢深耕上海的文创产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敢想敢做 一切才有可能

在外人看来,我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父辈们硕果累累的经验,因此更需要我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先决条件,整合身边优质资源,做真正的“创二代”,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新时代下“创二代”的一员,既要学会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也要不断将学到的新知识结合实际应用到企业运营中去,敢想敢做。因此,当我在交通大学攻读艺术设计时,便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英国深造创意产业管理时,我意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艺术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可以为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作参考。归国后,尽管也有知名的外企给出不错的薪酬和条件,我仍决定去上海市政协挂职实习,有幸成为上海市文创办的筹备工作人员,帮助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政府部门的工作在长辈眼里的确是一条安稳的坦途,但“趁年轻再闯一闯”的想法一直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一年多后,我遵从了自己的初心,在邬达克的爱神花园别墅里成立了一间“海上艺术馆”。说实话,第一次自己主理一间艺术馆,心里是没底的,尤其是当时场馆没有知名度,许多艺术界大咖对我们的邀约婉言谢绝。在和团队不断的反思讨论中,我们发现与其从“大师”下手,不如挖掘富有潜力的新锐青年艺术家。之后,我们尝试邀请了一些年轻的女画家,没想到顺利完成了邀约。为了开馆的首次展览,我和团队每天连开好几场会议,把策展前期准备遇到的问题一项项地解决,把开幕式要干的活精确到分钟。这些对细节认真严谨的态度也让许多青年画家们对“海上艺术馆”这块牌子留下了好印象,让自己的艺术馆逐渐在业界建立口碑。这也证明了,只要对人有赤诚相待的态度,对事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终归可以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喜爱。

在海上艺术馆举办展览的时候,我发现许多来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饶有兴趣。转念一想,不妨将绘画和古词结合起来,做一套别有韵味的书籍。因此陆续策划《画说经典》系列,邀请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和各界书画名家,把唐诗、宋词、诗经等经典著作编排起来,成为对外传播古典文化的媒介,并且很荣幸成为了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的推荐书物,也算是为党和国家在中国文化传播中作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承办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东方艺术院建院廿五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


脚踏实地 深耕行业求发展

“创二代”在企业中总要面临新老交替的困境,对于除旧革新不能操之过急,脱离实际。记得自己刚进入八号桥的时候,一心想把国外学到的理念转接到公司,因此也和父亲在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上有过激烈的冲突。带着年轻人不服输的心态和冲劲,一天有时开十几场会,好让自己接手的事情尽善尽美。闲暇之余也常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流,努力补充知识漏洞。然而正值年轻气盛,常常会与父亲产生矛盾冲突。当时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要“接地气”,要了解团队的优劣势,知己知彼。时间证明父亲是对的,而我的想法则太理想化。我想这也是许多“创二代”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我与上海八号桥集团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在上海打造了一批以8号桥、SOHO丽园、八元桥等为代表的文创园区,以海宝示范园为代表的科创园区,以1908粮仓为代表的艺术空间,以徐汇梅陇商业中心为代表的社区商业。除此以外,正在进行中的江西南昌“雷公坳文化产业园”项目,正致力于打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文化体育园区的第一枪;今年10月即将开业的上海松江“云间粮仓”园区,将成为集科研、文创、旅游于一体的松江新地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的灿烂明珠;而在重庆江北区的“1862洋炮局”文创园也将在今年年底重焕光彩。

正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肩负民营企业未来的青年群体,我们更要踏踏实实深耕自己所处的行业,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刚过而立之年,在创业创新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创二代”的一员,一方面要从小处着手,深耕细作于文化领域,为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民族自信尽一份力;另一方面也要发扬父辈披荆斩棘的精神,在实践中虚心请教,在反思中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