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70年。新中国发展壮大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凝心聚力、风雨同舟。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荣时刻,我们向全市民营企业家发出了征集和号召,收获了许多不凡的创新创业故事,让我们通过本专栏,共同感受赓续传承的优秀企业家精神,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携手谱写新时代中国梦的新篇章!
徐林峰
上海沙龙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知行合一的追梦人,凭着青春活力和无限创意,用先进的“工业理念和模式”颠覆传统的养猪方式,在养猪领域内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我叫徐林峰,是上海沙龙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金山区第五届政协常委。曾获“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金山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回乡创业源于一份难舍的情结
我的公司位于金山区张堰镇建农村,是一家集地方品种猪保种、杂交母猪培育、商品猪生产于一体的生猪养殖企业。公司下辖枫泾猪国家保育中心、商品猪养殖场和种猪场,是上海市一级原种猪场、标准化养猪场;公司年上市生猪4.5万头,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我是猪场的“掌门人”,一个四年前还是出入市中心高档写字楼的世界500强企业白领,如今却整天忙碌在郊区猪舍田间的青年“猪倌”。
每天一早,到饲养场,从母猪棚开始,再到保育棚、小猪棚、大猪棚,逐一走一圈。2.5万头存栏量的养猪场,没有4个小时根本看不过来;进棚后的工作,就是察看猪的生长情况,并记录防疫措施,下午回到办公室,还要将上午记录的数据一一输入电脑,并做好一天的饲养报表。
检查猪的健康状况
出生在金山区农村,受父亲影响,自小就对农村、对农业畜牧业有着一份难解的情结,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脱下了西装皮鞋,一头钻进了养猪场。这不是一个80后的一时冲动任性,而是由来已久的深思熟虑。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最多的农业人口,也有着最大的农产品市场。虽然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政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好。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中,我们一定会有许多发展机会,实现宏大而又细致的“农业梦”。这就是我为什么放弃市区安逸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从事又累又脏的养猪事业的真实想法。具有颠覆和创新的现代农业必须要有青年人的加入,需要有高科技的投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是有了这番深思熟虑,我才能静下心来,追逐自己的梦想。为了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我一有时间就钻进猪舍,甚至连吃饭时间都在猪舍里边观察边琢磨;认真学习与养猪有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从疾病管理到饲料管理,从肉猪饲养到种猪配种,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经常跟着同行去听专家讲课,还会跑到外地去观摩农业博览会,很快就从一名啥也不懂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养殖业的行家里手。在我的带动下,有好几位年轻的大学生也相继加入进来,为沙龙养猪场稳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学养殖颠覆中向传统致敬
现在的养猪业与父辈创业时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更注重科学养猪,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在500强企业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运用到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中,为企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在对猪场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后,我认为传统的管理模式虽已沿用多年,但缺乏完整的科学系统和机制,很难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变化。针对这一短板,我埋头研究出一套适应公司实际的优化方案,率先引进ERP系统,即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这是一套覆盖公司生产流程的信息化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库就可以用工业化理念和模式管理养猪,只要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就能知道每一头猪的状况和去向;投资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用现代科学技术替代传统饲养方式,实施自动化喂料,并在每条猪棚安装摄像头进行全程监控;并积极带领周边的农户一起致富,将公优质种猪、地方品种猪和饲养技术输送给农户,使农户受益,将现有的集中养殖经营模式,改为与农户合作养殖,公司只作为繁育中心,肉猪在繁育阶段交由农户负责饲养,育肥后再由公司回收销售。按照现有规模,农户与公司合作的经营模式将能带动农户创收上千万元。
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猪倌”,我一直在养殖科研方面不断做着各种探索,与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先后主持承办和协作完成市科委、市农委指定的畜牧业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黑毛猪育种及杂交开发研究、开发优质种猪杂交优势利用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等课题研究,并都取得预期成果。目前,上海沙龙畜牧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地方品种枫泾猪保种基地、无公害产品(生猪)产地、生猪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公司的肉品通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检查,被认定为放心肉。
致富思源和谐中实现中国梦
在追逐现代农业梦的旅途中,我时刻不忘承担社会责任。每年春节,为村里的老人送去准备好的新鲜猪肉;每年夏天,为村里200多户7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时令瓜果;每年“七一”,为村里106名党员每人送去慰问金;每年重阳节,为镇上100多位90岁以上高龄老人送去慰问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蓝天下的至爱”、“点亮心愿”等,也都奉献一份爱心。
有爱心才有温暖,有温暖才能和谐,而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虽然,我的农业梦很渺小,也很粗浅,但我相信只要认真去做了,就不后悔。这就是我,一个回乡创业青年的“农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