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文:四次跨越引领中国泵业崛起 一生追求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信息来源: 宣教部  |  发布日期: 2018-11-30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凯文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崛起的四十年。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到习近平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四十年的历程中,中国国力不断加强,科技不断进步,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丰富,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信而富有底蕴的中国拥有了更多的世界话语权。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有幸成为了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幸运儿,我也有幸身在其中。

改革开放 怀揣梦想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国家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中国泵产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逐步形成,民营泵业兴起,发展迅猛。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私营泵企业大量涌现,尤其在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和湖南周边地区发展得最为迅速,其中浙江温州、台州的民营、个体泵制造业最为典型,温州主要集中在永嘉县瓯北镇,被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泵阀之乡”。

我在这种环境下,不甘平凡,怀揣“万元户”的梦想,抓住机遇,果断下海,开始了我的创业人生。因市场环境好,客户需求旺盛,我密切关注建筑市场客户需求,在“泵阀之乡”永嘉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省级新产品——立式管道泵,凭着比传统水泵占地小的优势,1989年,迅速占领了北方建筑市场,获得了不小的成功,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990年,我创办了永嘉瓯北水泵厂,同年更名为“浙江凯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我实现了事业的第一次大的跨越。

立足上海 事业腾飞

1996年至2005年,是中国泵业发展史上辉煌而又发展最快的10年。国家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基础建设投资等极大推动了市场需求,各泵企发展势头良好,公司数目成几何级数增长。

2002年后,国家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外贸都高速增长。一部分国有泵公司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再加上地租级差,进行征地扩建,整个公司面貌焕然一新,重新成为中国泵业骨干力量;民营泵公司中一部分通过自我高速积累发展,不仅营销网络扩张,销售竞争力加强,而且产品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也获得高速发展,也成为中国泵业重要力量。

一年1000万元的销售额,在当时的温州泵业里已经是数一数二了。但我拥有更大的抱负、更大的梦想,我要打造中国领先的泵工业工厂,是上海给了我今生难忘的机遇与平台。

当时的上海,适逢“三年大变样”之年,人才、技术、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给了我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而一项接一项破土动工的市政工程,一座座大型建筑不断拔地而起,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看到了机遇,要借上海的优势,打造生产基地,拓宽泵业平台,辐射全国甚至全球。

于是,1994年10月,我来到了上海,在新的平台上创造新的事业。在当时上海尚还偏僻的汶水路860号租了一间700平方米的仓库,以此作为自己在上海腾飞的立足点。1995年正式成立上海凯泉给水工程有限公司,把企业发展重心转移到上海。我的第一招就是招聘人才。我招聘了清一色大学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上海人当销售人员,并先后从全国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引入150多位高级研究开发人才。

1996年,面对竞争激烈的泵业市场,我通过三方面来加强竞争力。

一是,在中国泵行业率先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开始在全国设立办事处,进行“第一次网络扩张”,进行直销。与其它厂家坐等客户上门不同,凯泉的销售人员主动上门推销,观念的区别在市场上高下立判。

二是,针对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市政建设需要,主推立式管道型的单级离心泵。这种泵型占地小、结构紧凑、噪音低,适合楼宇使用。泵的电机采用了上海老牌国有电机厂——先锋电机和五一电机,再加上博格曼机械密封,这两项关键技术造就了一台有品牌的、可靠的单级泵。

三是,销售人员热情周到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深受用户欢迎、称赞。依靠建筑市场把产品做精做强,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性价比产品和服务,小企业闯出了大市场。

1996年,凯泉竟然翻了两三番,跃升到6000万元。2000年,凯泉拿下3亿元,跃居全国第一。实现了从名不见经传到行业龙头的跨越。

顺势而为 泵业领军

做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老大”不好当,我充满了危机感。在危机感中,我发现引以为傲的营销网络并非十全十美,还有很多市场的空白点没有覆盖。当时我估计,如果把这些空白市场全部覆盖,公司可能还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于是,我又有了一个“网络扩张”的新计划,我要把凯泉的营销网络从大中型城市渗透到地级市,甚至县级市。这个计划遭到了公司大部分人的异议。但这还不是我最担心的,我最担心的是人才流失。

经过反复思考,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因为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坚信中国经济的持续成长和良好趋势,坚信中国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坚信中国市场的和客户需求的成长。最后,我力排众议,开始了凯泉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的扩张!

这一年,凯泉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比2001年几乎翻了一番。2年后,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2005年,凯泉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国家进入重化工时代,我们也瞄准了重化工发展下的化工、钢铁、矿山等市场,建设沈阳、石家庄等生产基地,开发工业用泵,进一步拓展凯泉发展的新领域。

“网络扩张”不仅实现了我事业的第三次大跨越,更重要的是,遍布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凯泉未来的发展构筑了更大的平台,打造了凯泉营销竞争力,奠定了凯泉向更高目标进军的基础。

肩负使命 引领泵业

面临新的时代,我规划凯泉2025年进入世界泵业前十强,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高端,调结构。凯泉从2010年开始投入近七亿元研发费用,进军核电、火电等重点高端泵领域,相继研发20个核电产品并得到国家级产品鉴定,国核、广核、中核、台山、防城港、宁德、田湾、三门/海洋、福清、巴基斯坦恰西玛等十几个国内外核电站的核级泵都采用凯泉产品,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2017年11月21日,上海凯泉与英国业主方和法国电力公司,签署了英国欣克利角三代核电站设备包项目,包括核电站核岛内145台核三级排水泵,合同额400万英镑。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成功进入欧洲核电市场。

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效率,不断满足客户需求。2017年我国用电总量为63077亿千瓦时,而泵及相关泵用电机系统年耗电就达到一万亿千瓦时,占全国耗电总量近五分之一,工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然而目前,整体在用的泵系统运行效率只有70%,进一步提高泵的运行效率,节能潜力极大。凯泉一直致力于泵产品的效率提升。凯泉对公司所有产品进行配置升级换代,目标向国际一流产品靠齐。2017年,有150名技术人员进行产品升级,改进现有产品400多种规格,性能提升6%以上,70%产品性能超国家节能标准。

通过创新,引领中国泵工业的崛起。凯泉正在打造“智慧凯泉”。一是,通过凯泉智慧云平台,借助智慧泵和智慧供水设备,建立凯泉产品的智慧监控体系,实现泵站自动化管理。除视频监控、运行数据管理功能,还增加了系统的高效区匹配、故障预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二是,以智慧工厂为中心,通过MES、ERP,打造信息物理生产系统,实现智能制造。所有的创新都是秉承凯泉的使命和愿景:引领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进入世界泵业十强。

我和企业也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蜕变。

四次跨越,我的人生伴随着企业的传奇发展而激荡。别人说我有与生俱来的超人胆识;有“立即行动”的人生信条;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超越常人的创新能力;有心无旁骛的毅力与定力;有“泵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其实,我只是坚信中国经济的持续成长;只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只是立足于泵业、专注于泵业;只是以“引领中国泵工业的崛起”为使命,尽情挥洒着汗水、贡献着才智。

我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这一代民营企业家是伴随祖国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我们的成长历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不断强大、人民不断幸福的发展轨迹。我们为之庆幸,我们为之骄傲!

凯泉实现了腾飞,我也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包括全国工商联科技创新企业家奖、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质量金奖等光荣称号……与此同时,我也在全国青年联合会、上海市政协、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等众多机构担任社会职务,并于2017年12月当选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我一直认为凯泉这样的龙头企业,应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我一直也在积极寻找个人和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途径。至今,累计为社会、教育等公益事业捐助捐赠近5000万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今,我们正处于中国国力不断强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经济时代;我们正处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时代。我说过一句话:只要你觉得好,就马上行动。我希望大家,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身处盛世,抓住机遇,不断向上,敢为人先,脚踏实地,匠心独具。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