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信息来源: 宣教部  |  发布日期: 2018-10-08

上海弘基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永杰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18年新年贺词并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风雨艰辛40年 硕果累累创辉煌

回首过去,改革开放的40年风雨艰辛,但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披荆斩棘。对于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我来说,这40年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上海商业带来的可喜变化。

首先是人均住房面积上的变化。在70年代末,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5平方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时上海城市人口骤增,解放初400万人口,到70年代后期达到了600万人口,增加了50%;另外一个原因,当时的住房是福利分房体制,政府投资建好房子给职工居住,就是计划经济下的分配体制。当时,住房紧张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市场,已高速发展了二十余载,截止2016年底上海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36.1平方米。

第二,改革开放前的上海,商业街主要集中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豫园。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的布局体系。其中市级商业中心已经扩展到包含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中路、徐家汇等15个;地区级商业中心有控江路、打浦桥、曹家渡路等56个;2017年初,全市商场店铺面积为7472万平方米,比1978年末增长了31倍。按常住人口计算,2017年全市人均商业营业建筑面积为3.1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了13倍之多。

第三,在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商场的主要职能是保障基本供应。当时消费品市场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商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不多,新增的商业设施也很少。其中商业网点不足的问题最突出,比如居民购物难、沐浴难、理发难等问题时有发生。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土地批租、中外合资商业企业的发展、股份制商业企业的建立,上海商业设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近10年来,房地产行业将重点从住宅转移到了商业地产开发。1991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超市、便利店、大卖场,开创了新型业态和连锁发展的先河。近1年多来,上海又大胆尝试了新零售、智慧零售、商业、文化、展览展示结合,超市与餐饮跨界,线上线下融合,无人便利店等如点点星火,开始兴起。

可以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商业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商业、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城市的要求出发,积极、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和开放,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上海商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新月异、走向美好。在这40年间,我也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上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勇于开始 敢于选择 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在92年就决定下海经商,当时我坚信:“勇于开始,敢于选择,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在许多人一穷二白的时候,就是找到成功起点最好的契机”。很幸运我找准了,原因很简单,动机很单纯:那时候很穷,就是觉得当时国企的体制让工资收入有点死板。

刚下海开始创业时,我辞去了国企的铁饭碗,决定做起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行业在当时管理得还是比较死的,而且我大学学的是工民建,即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没有私营设计院,所以我就带着自己的专业技能找挂靠。1996年,我通过应聘上岗的方式进入了当时的三益设计院。

第一个“偶然”的机遇来了:三益设计院在当时是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管辖的集体所有制设计院,全上海只此一家。我进去以后,恰逢国家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个人参股设计院;同时,国家也在搞试点,一个省可以有一到两家民营建筑设计院;加上当时的三益设计院是乙级资质,国家规定集体制的设计院不能升级,而私营设计院则有机会升到甲级,于是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就同当时的集体经济所有者商量,能否把这家濒临倒闭的设计院转制,搞民营设计院。

这个想法和当时的街道领导一拍即合,濒临倒闭的三益设计院被我接手改制为一家民营设计院。

从做设计起步,我把这个作为“以科技服务在做原始积累”。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不断的发展,三益建筑设计院已从接手之初的年产值2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8000万元,并成为国家建设部首批颁发甲级资质的民营设计单位之一。可以说,我当初的设想终于成真。

第二步,因为我与大多数开发商喜欢做住宅不一样,我从一开始就做商业地产。契机是因为当时有大量的土地抛荒,而且都是在上海市中心,还赶上了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做绿化,并可以延长批租期。因为这种设计是一种临时开发,所以就需要有胆量去尝试做,一般很少有人愿意尝这个鲜。但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因为GDP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生活就会明显改善,这样在工作之余就会想到休闲。弘基广场的地块虽是临时用地,但地处徐家汇核心,做休闲商业地产正适合工作忙碌的白领们的休闲需求。于是,我就开始尝试找投资,做了弘基休闲广场。2000年元月,弘基休闲广场正式开业。这是一座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当时算得上是年轻一族时尚休闲场所的代名词,激发了沪上商铺投资的新一轮热潮。2002年,我们又开发了四川北路“弘基假日广场”,成为四川北路的景点式时尚商业休闲中心。现在随着“弘基广场”系列的成功,休闲商业地产的概念也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三步,在2003年左右,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开始快速发展,大多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由老旧厂房或者都市产业园改建而来,许多拥有园区产权的国有企业都选择把园区租赁给民营或外资企业运营的形式来经营园区。

所以,2004年起,我开始关注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并打造了“创邑”这个品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资源,但我们有专业的知识,容易对新事物形成一定的思考,或者做出一般非专业人员所不具有的判断。而“创邑”只是打造商业不动产形成的一个品牌。弘基的定位就是做商业不动产运营管理的管家,就好比你是资本家,把大楼造好了,但缺乏相关专业的团队管理,那么我就做你的管家。按照你的理念,用我的特长来帮你管。比如这幢楼买来是2亿,经过我们的包装、运营,包括专业知识的叠加,价值就超出2亿了。同样一块蛋糕,由商业不动产管家来帮你做,会做得更大更好。 

我们第一个尝试开发的园区是位于长宁区段苏州河畔的创邑河,最早为30年代日本丰田纱厂棉花仓库,解放后划归国棉五厂作为仓库。总面积为4500平方米,地处繁华的中山公园板块。当时国棉五厂有意将这个旧厂房改造为吸纳设计公司的“多媒体创意园”,即针对多媒体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和建筑环境设计等相关企业营造一个产业集聚、错位经营、交流互动且环境优美的办公场所,形成良好的设计产业集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是沾了国有企业的光。一些国有企业的旧厂房、闲置土地,从社会和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角度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而现在能够将它们变废为宝,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则是进步。

所以,40年的发展让我由衷感慨国家发展之快,人民生活之美,也深感改革开放之必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还指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未来,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务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未来的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应当以奋斗的姿态,参与改革、推动改革。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国家的发展才能持续向好,老百姓的幸福才能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