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身处新时代 探索新经验 蓄势新发展
——宝山区工商联大场镇商会探索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 宝山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18-04-04

大场镇商会2001年成立,现有会员企业112家,其中30%以上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大场镇商会在区工商联的指导帮助下、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精神,切实发挥桥梁和助手的作用,切实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工作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商会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时代发展要求、本镇发展特色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主动作为,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引导、参政议政、经济服务、商会组织建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工作,在“四好”商会建设中取得新的突破。

一、身处新时代寻找新思路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随着大场镇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产业、附加值低的产业、工业生产企业都陆续迁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正成为镇经济发展新亮点,非公经济人士中博士、硕士、学士的比例不断提高,留学归国人员成为创业的生力军,创二代也开始崭露头角,所以商会工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模式必须要击碎,新思路才能有新出路,大场商会首先拿“自己开刀”,不破不立,打实自身基础。

1、换届换出新力量

(大场镇商会换届大会)

2017年3月,大场镇商会完成商会的换届工作,将一批产业新、学历高、干劲足、觉悟高的企业业主选入商会班子,会长由开发区的总经理担任,提高了服务企业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秘书处人员配备力量,秘书长由镇综合党委委员、具有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的开发区副总担任,副秘书长由镇统战部门工作人员及开发区副总担任,提高工作的协同性和有效性。新班子重新制订完善了商会班子人员职责分工、商事制度、走访制度、会员发展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组织活动制度等近十项商会工作制度,探索“会长轮值”制,开展会务公开工作和商会阵地建设,夯实自身基础。

2、适应发展确定新定位

好的工作定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大场镇商会根据现有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了“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八字方针,确定促进“两个健康”为工作目标任务,确定了“团结聚合力,服务不干预,引导重实践,教育不教条”的工作原则,将商会定位锁定为以经济发展为主导、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为根本、增强自律维护各方权益为保证,培养及发挥企业家精神,发挥好桥梁助手作用,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3、适应时代探索新思路

(大场镇商会区域化党建活动)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单兵突进的工作模式已行不通。大场镇商会以加强社会创新治理为契机,从去年开始探索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升级版“红帆港”建设为载体,通过党群共建、区域化相融为抓手,建立了以镇综合党委为引领责任主体,商会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招商部门积极落实的多级参与工作体系。建立党群联建工作小组,镇综合党委书记任组长,商会、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和招商公司为常任单位,垂直领导,横向协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订工作目标、任务,推进各项工作。共同开展了创新创业论坛、安全防患、政策培训、技能提升、走访慰问、和谐企业创建、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同心协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运用新方法破解新课题

如何吸商、引商、强商、富商、留商是商会工作长期探索的课题,靠什么去建立“朋友圈”,靠什么吸住“铁粉”一直是商会工作的关注点,商会的难点是产业模式还在形成中,“朋友圈”还不稳定;商会的痛点是商务集聚程度不高,发展空间有限,有实力的企业难留。只有吸引优质企业入驻,联强扶弱,才能提升商会的实力和地位。面对困难和发展瓶颈亟需破题。商会探索了与开发区招商工作相融及“党建+”工作模式,有力“吸粉”、“留粉”,打造更多的“铁粉”。

1、以“地瓜效应”扩大“朋友圈”

(组织现场招聘活动)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才能多结果实。大场镇商会向前一步,主动作为,与开发区招商工作相融。和开发区招商团队一起寻找好项目,开展联合大走访,把优质企业、成长性企业、骨干企业发展为会员,又通过会员单位帮助一起招商,增加“新鲜血液”,“朋友圈”不断扩大。去年通过会员单位引入了中国能源下属的几家企业,其关联的大型企业东旭集团也正在洽谈中。在参与招商工作的同时,商会工作还与开发区服务工作相融,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招聘、专家介绍、子女就读、户口办理、免费中医诊疗等服务。近年来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各层面的招聘100多人次,每年免费为400多名非公企业女职工提供妇科普检,每年对5000多名职工进行高温慰问,每年新入会企业达到10%以上。

2、以“党建+”模式增强政治引领

(副会长单位向上海大学捐款)

党的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党的工作来引领非公经济人士政治思想工作,也是我们商会工作的一大法宝。去年我们与镇综合党委探索了“党建+”工作模式,在传统的党建工作内容上又增加了企业先进文化、企业共同治理、企业人才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内容。如开展了为会员单位高级人才办理租房补贴,指导扶助企业申报了区青尖、拔尖人才、市“千人计划”专家以及辅导3家企业申请区人才重点项目等。19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市级、区级和镇级层面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131家企业签订区域性集体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10多家企业获得了不同层面的资金扶持,上海云砺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创新创业项目二等奖、上海舜枫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多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市“双拥”先进单位;通用实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向母校捐款达1000万元,成为上海大学标杆校友企业。大场镇商会撰写的《非公经济人士政治思想引领初探》获上海市思想政治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三、设计新载体画好“同心圆”

建立了“三大平台”,搭建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不断增强会员企业凝聚力。

1、打造价值平台成为非公经济人士价值体现的高地

大场镇商会每年组织企业高管、党团员至烈士陵园扫墓、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推荐优秀人才入党,有10名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被选为大场镇党代表,1名业主推荐为区青创联副会长。组织非公企业业主为自闭症儿童捐款,参加社区微心愿项目认领,积极参加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造桥、造路、造学校,为困难家庭助学助困,近年来共计捐款捐物达上千万元,不断提升企业家的理想信念。

2、建立交流互助平台成为非公经济人士资源领地

(组织创新创业论坛)

通过建立企业家微信群、商会执委议事群、企业家沙龙等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管理经验交流,健康项目推荐,成功案件分享,资源信息共享,形成有困难大家帮,有资源共同用的良好氛围。如通用实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为东旭集团英国创新项目开发、收购牵线搭桥;华生创谷为上大美院专家解决住宿问题,为学生降低吃饭成本出谋划策;企业家们还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开设众创空间对接“环上大”科技创新圈建设;通过引进牛津科研项目为企业带来发展新项目,并对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为好项目寻找资金支持,增强企业的粘合度。

3、搭建学习平台成为非公经济人士充电的学习园地

定期组织法规政策解读、劳动用工政策和法务知识培训,开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开设《伦语》、茶艺、古筝等传统文化共修班,开展插花、礼仪、创业等项目的培训,开展太极拳、瑜珈体验活动,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及演练,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组织参加区工商联举办的“致良知”学习会等,不断提升非公人士的人文素养和工作技能。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大场镇商会将进不断探索新模式,落实新举措,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大场镇商会将不忘初心,努力作为,强化“店小二”意识,做好服务“乘法”,将商会工作从“盆景”变“风景”,把“风景”变成“全景”,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