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桃浦镇商会与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缔结友好商会

信息来源: 普陀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16-10-28

1026,普陀区桃浦镇商会与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缔结友好商会,签约仪式在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举行。普陀区工商联副主席丁振毅应邀参加活动。

在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会长程东陪同下,会员企业来到人才城实地参观考察。人才城成立于2012年,位于“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项目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人才城集合人才成果展示、政策服务、活动交流、创业服务、线上服务和以合作模式引入的各类特色功能服务平台为一体。“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等口号在人才城墙上随处可见,反映了人才工作先进理念和创新思路,对做好企业人才工作有借鉴意义。会员企业表示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推动人才工作在企业中实现格局性转变。

随后,会员企业与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进行座谈交流,桃浦镇商会会长谢平与程东签订了缔结友好商会共建书。

会上,谢平和程东各自介绍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并就商会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针对商会基层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商会自身建设、非公企业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企业家们各自介绍了企业运营状况及发展规划,会长谢平说,商会之间广泛交流与合作,是当今非公经济发展的导向和趋势,希望两会以此次缔结友好商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商会纽带作用,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谋发展,为构建和谐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新平台、作出新贡献。

桃浦镇侨联分会主席、上海锦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表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们已开始意识到“工匠”的珍贵,而当全社会在提“工匠精神”时候,“坚持做”远比“大声说”更重要。镇商会副会长、文峰国际总经理陈巍说,要发扬创新的精神,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合理配置资源,解决好人才问题,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企业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

丁振毅最后表示,中国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企业要将它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质量等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精神变成行动,在追求一种态度的同时,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才能让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企业发展。希望双方通过建立友好合作平台,全面加强协作,密切友好往来,相互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优势,共同打造良好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也希望通过此举进一步强化商会自身建设,在促进非公企业“两个健康”建设上有新的成效,在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有新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