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做非公企业“娘家”

信息来源: 徐汇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15-12-03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影响企业生存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在当前整体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广大中小微非公企业更是遇到发展资金方面的问题。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徐汇区工商联想企业所想针对企业短期小额资金的需求,制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商会企业互助融资平台,通过完善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等方式,为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谋实招,办实事,令非公企业主们感受到“娘家”般的温暖和支持。

深入细化扶持方案,拓宽融资渠道

徐汇区商会企业互助融资平台成立至今成效显著,但从非公企业的角度来看,多样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面,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基于此,区工商联多次走访上海银行徐汇支行、上海农商银行徐汇支行等,与银行负责人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共同商讨企业融资的渠道。今年,还专门邀请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农商银行徐汇支行行长陈雪松为工商联执常委企业做了题为《支小再贷款推广介绍》的专题讲座,针对央行去年出台的支小再贷款进行了详细介绍,搭建了金融政策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平台,让更多的小微非公企业知晓金融行业的扶持政策以及银行的企业融资产品。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在区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与银行进行了深入对接。

创新个性服务模式,提供贴心支持

区商会企业互助融资平台成立以来,经过了三次平台方案的优化以及管理办法的修订,调整内容综合考虑了市场环境和企业融资需求的变化、区域经济的导向以及合作银行的风险偏好。

科技创新企业异军突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而融资平台的抵押条件并没达到。为此,工商联提出个性化服务理念,通过举办银企沙龙等形式,邀请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相关银行负责人进行一对一交流,以便银行充分考虑企业的自身状况和发展前景提供相应的、个性化的贷款服务。通过个性化服务,银行的产品更有针对性,更贴近企业的需要,缩短了融资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进而再通过工商联的平台举一反三,形成贴近企业的行业性融资产品,惠及更多的同类型小微企业。

深化信息获取机制,破解燃眉之急

区工商联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商会和企业相关制度,深化信息获取机制,先后为多家贷款条件不够充分的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的急需,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充分体现了平台雪中送炭的功能优势。

例如,有的企业因停业装修,又有一定数量的借款,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90%。区工商联会同银行先后三次走访企业了解分析情况,并根据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经营状况,采取特事特办的形式,为企业解决了半年期额度为90万元的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有的企业出现了贷款到期还款和新一轮贷款放贷之间的真空期,对企业的信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企业通过不同渠道借凑还款资金,仍有部分缺口。区工商联主动发挥商会企业互助的优势,在合法、合理、合规的情况下,敢于担当,克服困难,在一天时间内帮助企业解决了剩余部分的资金缺口,度过了资金链一旦断裂而面临倒闭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