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增加,部分企业亏损较为严重,出现了克扣、拖欠工资等现象。奉贤区四团镇的极少数企业也出现了上述现象。为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2014年3月,奉贤区工商联四团镇商会建立解决劳资纠纷的柏阿姨机制服务企业的劳资纠纷事件。
一、充分发挥商会企业家的作用,形成区域联络员机制
经过连续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团地区的企业不管在规模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妍杰机械工程、海亮铜业等都逐渐成长为各自行业里的领军企业。针对镇域内极少数企业出现的欠薪问题,镇商会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平安、老四团及邵厂地区各推举一至两名在该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镇商会执、常委担任劳资问题联络员。通过“六个到位”来协调处理各区域内的劳资纠纷问题。一是宣传到位,五位联络员负责将新《劳动法》等宣传资料及时的发放给所在区域企业家,做到无遗漏,同时鼓励企业家参加区、镇两级商会举办的各类集体宣讲活动,做到不迟到,不少到;二是联系到位,不定期的与各企业法人或经理人进行沟通,宣传新《劳动法》,督促其学习和遵守新《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防止企业家主动克扣、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三是示范到位,在工资协商及支付模式等管理领域,各联络员不断的探索及完善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将成功的经验向其他企业推广,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四是信息掌握到位,通过大量的走访工作,联络员要掌握所负责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工资支付情况。对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要加大走访力度,尽量避免劳资纠纷的产生和升级;五是信息反馈到位,联络员将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到镇商会,镇商会根据所反映的信息,统一安排、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对存在欠薪隐患或出现财务问题的企业,协助制定解决方案;六是支持到位,对确实存在资金周转问题,而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情况,镇商会将尽可能多的提供帮助。例如行政指导、协助融资、法律援助等。
二、加大走访、调研力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方面商会积极开展“访企业、访员工”的双走访活动。通过督促指导访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深入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工资支付情况。用事实案例给企业负责人作深入浅出的指导,督促企业做好员工工资发放工作;通过深入企业访工人,探询工资支付规则、支付比例及支付计划等情况,预测薪资风险。同时提醒员工,如遇劳资纠纷时,可向镇商会寻求帮助、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例如,“鸿羽来家具有限公司高管合同纠纷”中,公司总经理利用合同表述有歧义,向企业索要高额奖金。经联络员唐龙清反应后,镇商会通过向镇司法所寻求法律援助,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最终雇佣双方达成和解。另一方面镇商会积极与镇劳务所、经济发展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合作,定期对劳资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尤其是服装行业开展走访督导工作。对最低工资标准,缴金情况进行督查,并借机宣传新《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共识
四团镇商会要求会员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品牌建设。一年来,镇商会在会员企业中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新《劳动法》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镇商会企业家达成了一个共识---“企业家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他们的权益更需要维护;对于不遵守新《劳动法》相关规定的,罔顾员工权利与利益的企业,四团镇商会企业不予其进行任何商业合作。”
“解决劳资纠纷的柏阿姨机制”成立近一年来先后举办了新《劳动法》等集体宣讲活动4次;企业家劳资问题专题座谈会2次;协调会30余次,组织开展“双走访”活动4次,联络员走访企业600余人次;与镇劳务所、工商部门联合开展欠薪问题走访督导活动150余次。积极参与了九天钢铁、世保车辆破产员工遣散工作,将劳资纠纷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事件的升级。同时解决了“欧德隆超市装修欠薪纠纷”、“上龙供水设备新建厂房合同纠纷”等个案4起,涉及资金200余万元;协调小组成立一年来,我镇未发生过群体性的劳资纠纷事件,个案的数量仅为5起,较去年大幅减少50%,得到了镇党委和企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助推四团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