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社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西南部,是一个商务楼宇比较集中的社区,共有10幢楼宇,辖区内的苏州河沿岸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历史的发源地,随着社区建设和功能开发的不断推进,楼宇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2012年初,长风街道商会推出了第一批楼宇商会发展试点,几年来,先后在绿地科创大厦、绿地同创大厦、长城大厦、伸大厦等成立了楼宇商会,发展会员70多家,在商务楼宇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探索了商会工作中的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也为以后通过楼宇商会这一载体和平台,协助党和政府把分布于楼宇内众多非公经济企业的党、团、工、青、妇等组织健全和完善,逐步形成楼宇经济——楼宇商会——楼宇管理这一创新型社会化管理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在楼宇商会建设发展中,着重搭建三个平台:
一、搭建学习教育平台。长风街道商会始终把“学习型商会”作为楼宇商会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每年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培训交流、辅导报告和参观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重温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愫。商会还以手机、电脑为载体,借助网络的微信、微博、电子邮箱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众多业务繁忙、无暇分身的非公人士参与学习教育。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累计有4100名参与者,2569余名微博平台粉丝,电子邮箱有62个联络点,基本实现全覆盖。面对区域内楼宇党组织类型多、党员文化程度高、青年比重大,且集中分布在楼宇大厦的特点和现状,商会依托上海市“两新”组织“一台一网”和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3×3”工作法(三项制度、三项措施、三个引领),积极推进网上组织生活,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服务互动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服务、凝聚、引领“两新”党员。
二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商会是服务广大会员的重要载体,2014年长风街道商会以全区范围内成立楼宇综合服务站为契机,进一步拓宽了服务内容,覆盖了党务、政务、社务和经济事务四大方面,根据需求导向和项目化导向原则,整合街道和条线多个职能部门服务资源,推出了12项菜单式服务项目,编印了《长风社区投资、兴业、发展指南》、《长风街道服务工作指南》、《司法行政服务窗口》三个服务小册子和《长风街道楼宇综合服务站点工作流程图》发放给每个楼宇企业;制作了《楼宇综合服务站点问题处理工作台账》、《楼宇综合服务站点走访工作情况表》下发给街道相关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求站点工作人员有空勤走访、企业有事多走访,通过经常性上门走访,掌握企业情况,发现资源信息,听取意见诉求、帮助解决问题、增进工作关系;成立了楼宇联合党支部、联合工会,实现了党群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开展了楼宇“创先争优”和经济“五比”竞赛活动。建立了楼宇基础数据库,为指导和服务企业提供依据。近年来,商会先后为楼宇70余家企业提供了小额贷款申请服务;帮助19家小微企业成功创业、享受各种政策补贴近1亿多元,并带动了社区近千人就业;组织20余次企业员工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受到楼宇企业的一致好评。2012年长风楼宇商会被评为度“上海市工商联工作十佳服务典范”。
三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长风街道商会充分利用“帮困助学育英才”、“看社会比贡献”、“公益慈善宣讲会”、“关心弱势群体献爱心”、“参观中国(上海)自贸区”学习考察等活动激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在开展非公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期间,商会建立了微信群,及时发布通知、交流信息、组织活动,成为一个以商会友、共图发展的平台。商会每年都会以学习交友、友好商会共建、项目交流、产品信息传递等活动促进企业间信息互通共享,帮助一些有实力、有技术、有发展潜力的非公经济企业落户普陀区和长风地区。2013年10月,长风商会绿地科创大厦商会“爱心救助会”正式成立,这是楼宇商会成立后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实践成果,也是楼宇商会与党支部党建联建的初步探索。通过这一平台,绿地科创大厦将蕴育出独特的爱心楼宇文化,促进楼宇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引领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长风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该项目荣获2014年度普陀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奖。
楼宇建设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对加入楼宇商会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二是商务楼宇中缺乏开展活动的场所和专项经费;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服务楼宇企业的意识和合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长风商会将积极发挥楼宇商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以现有每幢楼宇商会为圆心,着力发展一公里范围内的非公企业成为新会员的工作试点,扎实推进楼宇商会组织建设,为今后商会网格化管理奠定基础,从而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好企业入驻楼宇,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