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至19日,由区工商联、区社会工作党委、区委党校主办的“普陀区第三期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在区委党校举行。这次培训班是深入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要求的一项举措。普陀区和吉林省吉林市的青年企业家共同学习、重量级的授课嘉宾和结合区情的课程设置都成为本次培训的亮点。
由各街镇、园区党组织推荐,经主办单位审核,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57位青年企业家参加此次培训班。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4岁,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女性,约有四分之一有海外求学背景,自主创业和传承家族事业的分别占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从学员所处行业来看,多数投身于普陀大力支持发展的金融投资、科技信息、专业服务等具有勃勃生机的领域,是普陀当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支生力军。同时,来自吉林省吉林市“创二代”班的14名青年企业家也全程参与此次培训。吉林市与普陀区是“缔结友好城市”,吉林市工商联与普陀区工商联是“缔结友好工商联”,用吉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任庆士的话来说,这次是“走亲戚”、“来学习”。
在课程设计上,本次培训班紧紧围绕“青年企业家与中国梦”主题,贴近青年企业家的自身特点与需求,安排了权威课程组合和更多开放式教学内容。区委常委、副区长裴崎是连续第三次来为培训班上普陀区情课,介绍了普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学员对所工作、生活的普陀有了更多的认知与感情。区工商联副主席徐志平介绍了普陀这方非公经济发展的热土和商会工作,拉近了青年企业家与工商联的距离。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志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兆安为学员讲解最新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上海未来发展方向,解答了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之道。区工商联主席、奥盛集团总裁汤亮和区工商联副主席、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分别讲述企业家的修养和企业成长之路,以切身经历与感悟为后辈企业家们分享经验。在学员论坛环节,四位学员分别围绕养老服务、新三板上市、红酒评鉴和企业增信体系建设作主题发言,与大家分享经验与智慧。在小组讨论和课后活动中,学员们交流个人经历、企业成长与人生感悟;他们对区工商联搭建培训班这样一个平台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培训班帮助青年企业家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知识、结交了朋友,增加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坚定了在普陀发展的信心。
在结业典礼上,6名学员代表汇报了学习心得,其中学员王艳华以“分享、互动、数据、融合”为题总结了自己对时代趋势和企业发展的感悟,表示要“扎根在普陀,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为普陀发展付出青春与热血”;来自吉林市的梁晓明学员说“‘姊妹班’是模式上的创新,在全国都起到了示范标杆作用”,“通过培训,不仅收获知识,还收获彼此深厚的友谊”。“三期班这个大家庭永远都在,这个平台永远都在,这个平台也一定会为学员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而我们每一位在发展好企业的同时,也为普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三期班班长谢挺在结业典礼发言中这样发出了全体学员的心声。
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黄海平在三期班开班动员中指出,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非公经济的“两个健康”,尤其是着眼于非公经济二代的未来发展。他希望青年企业家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爱国、敬业、创新、诚信、守法、贡献”十二字嘱托,勉励青年企业家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创新转型的潮流,把企业自身发展摆到普陀转型发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舞台上来。
从2013年的第一期开始,普陀区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已历经三期,累计约有150名企业家参加。培训结束后,班散人不散,班级微信群日常问好分享不停,友邻走访和班组活动间或举行,企业间的互助和合作不断延伸,青年企业家这支队伍被不断凝聚起来。其中更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前两期班中已经有三位学员被推荐为区政协委员,三位被选为区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还有一批学员被推上政治、经济各平台,成为普陀新生代企业家中的领军人物。普陀区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已经成为区工商联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成为建设、繁荣普陀凝聚新生力量的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