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商会携手街道在谈家28园区共同举办蛇年新春后第一场“混熟星期四”活动。作为“混熟星期四”政企沟通平台的延伸实践,本次活动依托商会跨行业、跨领域、跨载体的资源优势,在前期多场成效显著的供需对接会基础上,正式形成每周四定期举办的常态化服务机制。
该机制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2月17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重要论述的生动践行,也是普陀区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打造长寿“一街一品”的具体举措。
以“固定化+全周期”机制夯实常态化基础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要求,商会将每周四打造成“政企服务日”,形成“三个固定”运作体系:一是固定时间。自2025年起,每周四下午在谈家28园区常态化开展,企业可随时预约参与政策咨询、诉求反馈等活动。二是固定阵地。以28园区为核心服务场所,设置咖啡洽谈区、圆桌会议厅等多元化场景,配套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三是固定流程。建立“活动预告-现场对接-问题交办-跟踪回访”全闭环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
首场活动中,30余家企业与区发改委、区财政局负责人展开“面对面”对话,现场收集技术合作、政策申报等需求12项,已有5项达成初步解决方案。这种高频次、低门槛的互动模式,使政企沟通从“偶尔为之”变为“每周必见”。
以“场景化+精准化”服务提升常态化实效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商会结合企业需求特点设计差异化服务场景,不断深化服务内涵:
政策直通车:每月最后一个周四设为“政策解读专场”,邀请职能部门以“案例剖析+菜单式解读”方式,将《普陀区优化营商环境8.0版》等政策转化为企业可操作的“明白账”。
诉求响应站:其余周四定为“企业诉求协商日”,通过圆桌会议等形式,集中收集、协调解决企业难题,通过“问题收集→部门对接→跟踪反馈”全链条服务,形成“企业吹哨、商会响应、部门报到”的高效协同模式。
资源链接器:设置“供需对接专场”,采用“政府牵线搭台+企业牵手合作”的模式助力企业跳出“舒适圈”、拓展合作“朋友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跨圈合作,供需两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此赋能辖区企业更精准、更高效结识新合作伙伴、挖掘新业务赛道。同时,将“供需对接”作为常态化抓手,助力街道挖掘潜在优质企业。
目前已通过该机制挖掘潜在优质企业13家,促成包括上海阡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与上海移动西区分公司战略合作在内的3项重点合作项目,实现资源高效匹配与产业生态共建。
以“机制化+品牌化”推进常态化发展
下一步商会将深化落实“三个聚焦”,从机制、问题、场景三方面发力,确保“混熟星期四”长效运行。一是聚焦机制长效化。制定《“混熟星期四”标准化工作手册》,明确活动流程、部门协作机制及考核评估标准,确保服务可持续、可推广。二是聚焦问题精准化。建立企业需求动态数据库,按行业、规模分类施策,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技术升级瓶颈等问题。三是聚焦场景多元化。持续创新“混熟星期四、有事来商量”服务品牌形式,探索“线上直播+线下联动”模式,不断优化“长寿商会”小程序,扩大服务覆盖面至辖区一万余家市场主体。
长寿路街道商会通过每周四常态化开展的“混熟星期四”活动,不仅让政企沟通“走深走实”,更形成了“企业有呼必应、商会主动作为”的服务生态。下一步,商会将持续深化这一机制,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