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涉企业纠纷调处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10月30日下午,静安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举行《商会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框架协议》签约暨授牌活动。
静安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静,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曹克睿,静安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傅朱钢,静安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史海云,市北高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中峰,党委委员、副总裁周晓芳以及市工商联商会和法律服务部负责同志,市、区人大代表,部分街道商会、市北高新园区企业等参加活动。
商会调解,让企业纠纷不出园区
会上,静安区人民法院和区工商联签署《商会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框架协议》。
举行了“商事纠纷调解分中心”揭牌仪式。
为“市北高新园区商会调解工作站”等首批四家试点单位授牌,并为调解员颁证。
孙静对进一步完善商会调解和诉讼衔接机制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健全“法院+工商联”沟通协作机制,凝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二是进一步激发商会调解的治理潜能,提升企业“感受度”;三是进一步提升商会调解服务能力,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曹克睿表示,本次签约以及调解分中心的成立,是商会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扎根基层的实践举措。首批四家商会调解工作站的成立,标志着静安的商会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已进入“快车道”。希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法院与工商联协同社会治理贡献“静安样本”。
傅朱钢介绍了静安区商会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具有整合资源,联动协作;集聚专家,专业保障;调解先行,法律支撑;以案释法,化解风险等四个特征。
孙中峰强调,要搭建桥梁,构建多渠道便捷化多层次的纠纷化解体系,依托政企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集约、智能、高效的调解服务,积极营造商事纠纷依法调解的浓郁氛围。
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企业“门口”
为进一步提升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实效,增强司法服务保障园区企业健康发展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活动后,静安区人民法院在市北高新园区巡回审判点开庭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人大代表、市北高新园区相关负责人等旁听庭审。
原告某工程公司诉请要求被告某科技公司支付拖欠的货款20余万元及逾期利息,双方对货款金额发生争议。
庭审中,法官围绕争议焦点,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有序引导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庭审环节井然有序。
庭审后,旁听人员均对法院巡回审判模式予以赞许,“现场观摩庭审,感受到法院巡回审判的庄重严谨,同时也加深了对同类案件法律问题的理解,为企业处理类似纠纷提供了指引。”市北高新园区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