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周浦镇商会:新跨越,新征程,后疫情时代周浦的“新经济”

信息来源: 浦东新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22-07-07

过去的一周,上海正式开启了新一段的征程。上海以“这是一场新的跨越,也是一次新的出征”的口号吹响了砥砺奋进的新号角。这是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书写的上海未来篇章。在经历了本次疫情后,拥有“开放、创新、包容”城市品格的上海重整旗鼓再出发,朝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继续勇毅前行。之所以勇毅,因为发展的道路仍充满着挑战和危机;之所以前行,因为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职责不允许后退。经历世纪疫情的上海如是,“小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亦如是。

“周浦万达是5月30日正式对外开门营业的。截至目前,周一至周五的客流量是同期的55%左右,双休日则恢复了6、7成。虽然离目标还有差距,但确实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得多。”周浦万达的总经理徐会会在周浦镇商会“一亭企业家沙龙”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这样说道。

6月30日,浦东新区周浦镇商会举办“一亭企业家沙龙”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沙龙”——会客厅,在这里,深耕周浦多年的商贸服务业、精细制造业、新绿色低碳新能源等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后疫情时代周浦经济的“新征程”。周浦以最为开放的姿态,向所有相信周浦、热爱周浦的企业发出最为诚挚的邀请。

作为周浦商贸繁荣指数的风向标,周浦万达的客流量或许是周浦后疫情时代“新经济”重启复苏的真实镜像侧写。

“当务之急就是把企业救活,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不活,经济不会活。当前,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和各位企业家同频共振、共渡难关,携手打赢这场‘经济保卫战。”周浦镇党委书记闵庆峰毫不讳言地指出,“周浦镇第一季度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并不容乐观。政府和企业都可能在经历发展周期中的‘至暗’时刻,但只要政府和企业同心同向,就能迎来破局重振后的新征程。”

落户周浦13年,周浦万达一直是商贸业的“个中翘楚”,营业额位列上海13座万达广场第一。它见证了周浦商贸业的繁华,同时,也印证了这波疫情对周浦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事实上,与会的企业,乃至所有的周浦企业仍都经历着疫情带来的影响。面对“困局”,是迎难而上,还是讳疾忌医,周浦镇党委、政府和所有扎根周浦的企业给出了鲜明、坚定的答案。

全力以赴,一往无前,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物流链仍然在逐步恢复中,不确定的因素还是有!”——“高新技术的人才仍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希望能有更多的政策加强学企对接联动!”——“疫情期间,我们始终还是充满信心的。在企业闭环管理期间,我们依靠1/4的人力完成了1/2的产量,对于周浦、浦东、上海,我们企业始终有信心。上海的经济、金融高地并不会因此次疫情而改变!”——“后疫情时代,‘危’与‘机’共存,也是我们企业转型的风口期和机遇期。”......挺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面对第一季度经济下行的客观趋势,我们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切切实实去回应好、解决好企业的困难,做好‘店小二’,重振企业的信心、社会的预期,我们责无旁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辉茂在回应企业需求时如是说。

这是一场坦诚布公的交流。背后,则是周浦党委、政府对重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是落户周浦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征程上,周浦未来依旧可期。但这份可期的背后,隐含的则是政企是戮力同心,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风高浪急,舟行险滩,唯有同舟共济,方能轻舟越过万重山,平湖一望连天际。

“企业家们要坚定信心,要有抖擞昂扬的‘精气神’,不以一时得失论英雄。面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大势,面对上海新征程的发展蓝图,在浦东引领区建设、张江科学城扩区、度假区开发的多重利好政策下,周浦的发展态势必定引人瞩目。”闵庆峰这样鼓励与会企业家代表,“群雄逐鹿,要想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取得先机,大家就要树立雄心,抢占企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把擅长的主营业务做精做细做深;要久久为功,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同时,镇党委、政府要求,越是艰苦,越要政企缔结同心,在周浦这片土地上,率先打造政企合作的“新标杆”。企业家是地方发展最宝贵的资源。镇相关职能部门要把服务企业的方法措施落得更实一点,把企业参与竞争的后盾筑得更强一点,让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心靠得更近一点,齐心协力推动周浦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做到政策直达、服务快达、需求准达。

“周道致广,浦汇澧溪”是深植“小上海”周浦的文化底蕴,象征着“开放””包容”。在世纪疫情的冲击下,周浦的经济、社会发展固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文化底蕴引申出的文化“韧劲”,必将孕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精神。在新跨越、新征程的战略起点上,周浦必将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奇迹”。

“我们的企业都是在周浦出生,或是在周浦长大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她,不爱她,不为她而奋斗!”与会企业家代表这样说,或许是这场座谈会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