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聚力 共担使命——闵行区工商联抗疫全纪实

信息来源: 闵行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22-06-09

2022年春,新冠疫情突然反扑,像一场意外的“倒春寒”,阻挡了上海入春的脚步,使我们的城市面临严峻挑战。闵行身处重灾区,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企业生产经营遭受严重影响。

危难时刻,勇于担当。闵行区工商联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组织全体机关同志连续奋战70余天,以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挑起党和人民交给的千钧重担。

3月22日,在区委和区委统战部相继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抗疫工作后,区工商联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基层商会会长和秘书长纷纷行动。他们有的拿着抗疫专用的特别通行证,从封闭的小区出发;有的从临时“蜗居”的企业办公室仓促出门;还有的从志愿者岗位上拔腿就跑,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区委统战部会议室时,身上还穿着志愿者专用的绿色工作服,手里抓着防护面罩……

区工商联分管同志在最短时间内撰写了倡议书,发出呼吁区内广大民营企业“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紧急倡议,在困难面前迅速筑起抗疫保供的铜墙铁壁。

此时,闵行民营企业已被疫情困扰了两年多,步履维艰,而在这期间,企业家们已经无私地向区内外抗疫一线捐赠8000多万元,区工商联的公益平台光彩事业促进会也已向区内一线抗疫工作捐款600多万元。但当倡议书发到之后,企业家们依然纷纷解囊,10万元、20万元……一条条捐款消息陆续发到微信工作群。短短24小时,汇聚了201.5万元,这个效率在区工商联历史上也是首次。区工商联分管同志说,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颗颗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赤子之心。

吴泾镇商会会长范晔平的企业做电焊机出口加工,是上海市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的两名企业家之一。疫情和俄乌战争对他的企业影响巨大,但他此次仍然表示要为一线工作人员尽一份力;区总商会副会长、上海燎申集团董事长林先燎,本已为抗疫工作紧急向闵行区慈善基金会个人捐款50万元,得知上述会议的精神后,又毫不犹豫地向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再捐款50万元。

除了这次紧急捐款外,企业家们也一直在积极筹集资金和物资。区工商联主席、绿亮集团董事长方加亮,区总商会副会长、峻记工贸董事长陈峻,区总商会副会长、上海新东苑集团董事长沈慧琴分别紧急向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50万元;上海明泉集团董事长王云在短短24小时内筹措到医疗防护服2000套、医用N95口罩2000个,价值30余万元,运送至闵行区卫健委,捐赠给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虹桥商务区商会会长单位宇培国际捐赠20万元现金及蔬菜等抗疫物资约60万元,锅圈供应链捐赠84000盒自热火锅、煲仔饭等食品,价值约150万元,用于当地疫情防控。副会长单位燎申集团又捐赠价值70余万元的物资,用于基层单位抗疫。

近一个月时间,全区200余家民营企业累计捐赠善款622万元,捐赠生活保障物资和抗疫物资总价值1708余万元,合计捐款捐物达2320万元。对口保供14个街镇、对接39个封控村居和33个封控小区,协调解决了18个重大问题。

在人手配备上,民营企业同样当仁不让。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51家民营企业保供突击队,402名民营企业突击队员就地转化为社区志愿者,有效解决了社区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联手抗疫的同时,工商联也在积极协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他们建立起服务企业问题清单制度,开辟了绿色通道,并实现了疫情下的服务企业线上云对接。按照公益性+市场化原则,建立起闵行区工商联保供服务小平台,推进企业与企业的内循环,企业与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社区的小循环,在服务社会、扩大供给的同时,努力保障企业生存和稳企稳岗。目前,平台上已运营了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急需的核酸检测、防疫物资、消杀、食品和餐饮、美发等10个版块,参与保供企业43家,为2000多家会员企业和部分社区提供了保供和复工复产服务。

工商联还协调园区商会和园区管理企业协助入驻企业抗疫保产,协助企业申请办理保产车辆通行证,指导企业实施严格闭环管理、做好员工自我防护,引导民营企业聚焦涉阳楼栋、城市公共环境及重点场所开展消杀工作等。洛必德联合声通科技成立专项战疫小组,部署10台消杀机器人支援闵行区各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替人工每天定时开展多栋多楼层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单机连续作业长达6小时,满足大面积、高强度、零接触的消毒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联在保供的过程中,还组建“美发天团”,开展爱心义剪、致敬“最美逆行者”活动,为长期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区卫健委下属的市五医院、区中心医院、区疾控中心等27家医疗单位的2289名一线医务工作者剪去“烦恼丝”。又想方设法筹措到500间宾馆房间,帮助缓解京东快递小哥食宿紧张的状况。闵行企业银欧投资、河星商业管理公司也制定保障计划,为闵行的京东小哥提供免费住宿。两件暖心的小事,却在寒冷的疫情中透出融融温情。

疫情在3月春寒料峭时侵袭上海。3月10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区工商联抽调重要骨干力量,组成管理工作专班,承担瑞衡美居酒店医学观察隔离点的运营管理,紧急进驻酒店。

集结、出发!在最短的时间里,工商联集结了5人组成的专班,奔赴一线。其中,柳永红、倪晓华、刘徽、孙啸都经历过军营的历练。出征前,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马佩华激励大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位同志要牢记使命职责,不畏困难、展现担当,坚决完成好疫情防控任务。”

原以为是一次正常的封控管理,没想到其艰巨程度超乎想象。瑞衡美居酒店医学观察隔离点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协调保障入住酒店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交通出行等任务及隔离点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山、华山、瑞金、仁济及市一等医院的专家教授、医护骨干近180人。

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柳永红是本次专班的班长,也是专班临时党支部书记。他赶到现场后,迅速沟通协调现场人员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和驻地街道进行物资申领对接,与上级卫健委协调医护人员。

刚进驻时,酒店还不具备完全隔离的条件,柳永红带领专班成员实地查看,发现了硬件的防疫隐患,经研判后加装门和隔离板;又明确医护人员按院分层居住的规定,分配好电梯及使用楼层,避免来自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交叉感染;酒店门口安排安保人员24小时值守,凡大批人员进出,专班人员都会现场全程监督、察看,有零星出入严格执行与医院沟通信息的原则,确保没有闲杂人等随意进出。

区工商联宣教科科长倪晓华手里,有一套预案制度和一份写得满满腾腾的台帐目录,目录包括专班人员工作职责、隔离点管理、工作例会、安保巡查、应急救援、消杀管理及消防应急预案等,包括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记录本、值班日志、来访人员登记册、防疫物资进出库登记册、核酸检测登记表、安全警卫值班表、消杀工作登记本、入住人员情况登记册、隔离点专门工作组任务分工表、入住人员管理须知、隔离点人员就餐情况登记册、车辆派遣情况登记表。他深信全程实施台帐管理,对表拉清单工作,可以随时调出每一个历史工作细节,使复杂的工作变得线条清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归良骥负责防疫物资的申领和分发。他用心地研究工作人员的消耗,制订出合理的配给计划,节约使用珍贵的防疫物资。每天晚上,他还要带着一身的疲惫,认真盘点库存防疫物资,及时申领补充,确保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防疫工作顺利进行。

孙啸负责隔离点每日订餐,由于隔离点的特殊性,每天用餐人数不固定,他和工作伙伴制订工作方案,前一晚仔细核对用餐人数和所在的房间号,并制作成台帐;次日餐饮品送到后,还要再次核对数量,检查是否有遗漏,确保用餐人员和订餐数量一致。

28天,专班工作人员昼夜不舍,连续奋战。当这段工作终于划上句号的时候,有人动情地说:这28天的生活,是他人生中是最值得纪念的时光之一。

进入5月,上海抗疫进入到新一轮的攻坚阶段。5月6日,区工商联接到区委下达的下沉增援华漕镇重点居村的通知,党组第一时间指派了多次主动要求“参战”的老同志——区工商联四级调研员潘嘉明出任工作专班组长,同时派出参加过瑞衡美居酒店专班工作的倪晓华、刘徽和归良骥3人及工作人员蒋倩雯,迅速组队。

潘嘉明虽然明年就要退休,但面对疫情,她毫无惧色,在尚未接到专班任务时,一直忙碌于社区志愿服务。看到身边的同事纷纷前往一线抗疫,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多次向组织提出要求。她说:“我年纪是大了一点,但工作生涯中能有这样一次经历,对我来说真的意义非凡。”

接到任务后,她兴奋不已,略作收拾,便立即赶往华漕镇参加抗疫团队的培训会,领受攻坚拔点任务。5月7日上午8时,专班成员准时抵达华漕镇旭华商务广场。

工作例会、每日报告、值班巡查各项工作制度建立起来;核酸检测采样,垃圾清运、园区门岗、公寓大厅等点位巡查起来;对人员管控、物资保障、环境消杀等存在的问题开始研判、改进……

园区内的箐寓汇公寓5月5日之前发现4例阳性病例,5月6日报告4例核酸异常人员。专班经过两天的巡查和工作实践,又结合区疾控流调指出的风险点和建议,制订出新的方案,调整封控楼快递收取方式,严格管理垃圾丢弃、堆放和封存方式,规范消毒器材,杜绝了安全隐患,有效助力清零目标的实现。

专班还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箐寓汇公寓的封控楼有感染者,居民中存在不同的意见,对此,专班工作人员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而是听取居民的意见,又与医护人员协商,选择了符合居民利益的解决方式,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门核酸,平息了不必要的争端。这一理念也应用在物资、配药等需求方面,如在静默期内明令禁止一刀切、不顾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做法,保障紧急医药物品、食品保障线上平台物资的配送,严格消杀。

这一系列的操作使整个封控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和谐、友好的氛围,也为园区疫情管理提供了新的样本。

和美居酒店专班一样,专班也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两次参加专班工作的倪晓华体会深刻,他说:“在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效果就是不一样。工作更有组织、有激情,责任感更强!”专班工作条件辛苦,有段时间天气转凉,阴雨连绵,却丝毫没有浇灭大家的工作热情,“监控有无异常”“垃圾消杀几次,用多少比例”大家边巡视、边记录,第一时间责令责任人员整改。在他们心中,多一份付出,就多一分胜利的信心。

从3月10日至今,近80天(至5月25日),工商联的同志们全身心扑在抗疫和保障运转上。每一个人都在连轴转,承担了较之前一倍、两倍、甚至更多的工作。

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马佩华身先士卒,按区委要求率先下沉,担任区级下沉力量支援颛桥镇工作组组长。组建工作专班,明确组织管理体系,防控工作内容,就地成立临时党总支,迅速落实区级下沉干部力量,编组定岗,建立骨干工作群,确保下沉力量在颛桥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

在工商联派出5名同志前往瑞衡美居酒店执行任务时,另外10名机关同志也先后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梅陇老社区和城中村支援,这支生力军有时要工作到深夜两点多,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不久,他们又被调遣至七宝镇,承担了镇内最大的核酸检测现场——镇文体中心的志愿服务工作。现场人山人海,他们穿着闷热无比的防护服,戴着封闭密实的N95口罩,经常是8小时的连续奋战,嗓子都喊沙哑了。累了只能蹲在路边休息一小会儿,渴了连水也喝不上,连趟厕所也去不了。而他们当中,有两位年轻同志刚做完小手术,身体还处在恢复中。在虹桥镇隔离点支援的年轻同志竺钱斌累倒在工作现场,被送进五院紧急救治。基本康复后,他征得家人的支持,又向工商联分管同志提出继续去隔离点工作,让所有人为之感动。

4月15日起,陆续有康复者从各方舱和定点医院转运回街镇。工商联的5名干部史红伟、林建钦、慕国民、司咏梅和宋晓君化身转运“大白”,随车奔赴多个方舱及定点医院,为康复者的回家路保驾护航。

转运工作非常辛苦,有时要忙到半夜才能收工。饿肚子、几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都是常态,防护服里的衣服都湿了。但“摆渡者”们没有丝毫抱怨。有一次,史红伟、林建钦和慕国民3名志愿者和另外5位伙伴配合,一次性完成1241名康复人员的“摆渡”任务。天气炎热,为了提高效率,他们事先在接人场地划分地块,安排最佳线路,确保坐满一辆开走一辆,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滞留时间,短短一个多小时,就将多个目的地的人员全部安排妥当。至5月9日,他们一共成功转运2412名康复人员。

不在工作点奋战的日子里,工商联的同志们也没闲着,纷纷下沉社区,担任光荣的志愿者。

潘嘉明自小区3月13日封控起,就到居委会报到,承担了小区93户241名居民的抗原、核酸检测,上门发放(收回)检测试剂,数据统计,协调街道、居委,分发物资等多项工作,大家都说她是个“全能型”志愿者。她还凭借多年社区工作经验,主动为本楼栋志愿者团队分工、排班,大大减轻了志愿者的负担;又发动楼里2名在电梯厂工作的居民当志愿者,人工控制电梯,有效降低了老旧高层住宅居民核酸检测时交叉感染的风险。

宣教科工作人员刘徽在完成14天隔离点专班志愿服务,居家隔离后,又马上以党员志愿者的名义去社区报到,当天就从“物资发放员”做到“协医员”,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

综合科科长林建钦是工商联机关志愿小组组长,支援重点地区核酸检测工作,根据不同任务、不同模式,及时调整小组人员分工,提高效率。还勇挑重担,在核酸检测现场担负危险性高的归集整理采样管任务,接触小区全部生物样品。

商建科二级主任科员司咏梅、四级主任科员宋晓君,综合科蒋倩雯、商建科吴双、宣教科顾佳玲等也是从3月中旬开始,就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者活动,不怕风险,在离医生最近的岗位上,协助小区完成核酸检测;并多次参加居民生活物资的分发、清运生活垃圾、为老人送药。这些都已成为她们在封控期间的生活日常。

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拼,这样付出?有人说,是这场疫情让大家看到太多的无私奉献;也有人说,是整个团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大家全都变成了一个模样。不能说感谢疫情,但因为抗疫,使大家有缘砥砺同行,成为不穿军装的战友,认识了最好的彼此。

从早春战到初夏,上海的街道上已再度出现漫步的身影,听得到孩童的笑声,一场冰封的疫情即将过去,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终于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负区委、区政府的重托,众志成城,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