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组织民营企业家代表团赴云南省大理州开展对口帮扶考察活动

信息来源: 浦东新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20-10-27

10月22日-23日,浦东新区合作交流办、浦东新区工商联负责同志率领浦东新区民营企业家代表团赴云南省大理州开展“光彩事业剑川行”对口帮扶考察活动。代表团一行冒着绵绵细雨和飒飒秋风,实地考察了大理州的风土人情和脱贫现状。

代表团一行来到大理古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参观了“习总书记到古生”纪念馆。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到古生村白族人家小院与村民拉家常、话乡愁、问生计、谈发展。古生村目前已建成“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企业家近距离感受到了“青山绿水”的环保理念在洱海生态综合治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各少数民族、心系绿水青山的情怀。

代表团一行考察了剑川县剑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以食用菌加工、原生态农产品销售为主的剑川本土企业,加工速冻、冻干松茸,牛肝菌、虎掌菌等野生食用菌。企业采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建立了农户长期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到公司就业,现在每天用工量达到了360人次,助推了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考察时,大汉三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当场与该企业达成采购意向,助推当地加快消费扶贫脱贫攻坚进程。

代表团一行考察了位于剑川县甸南镇的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剑川县素有“木雕之乡”美称,剑川木雕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国木雕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最为突出的流派之一,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技艺不断传承创新,已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以“招商引资+民族手艺+旅游扶贫”的思路依托剑川精湛的木雕技艺、独特的白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以白族民族手工业为主、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产业小镇。

代表团一行考察了先锋沙溪白族书局。三年前当地政府引入先锋书店“乡村书局”项目,被誉为“全球最美书店”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今年终于落户剑川沙溪镇,这是先锋书店全国第16家门店,也是云南的首家先锋书店。书局十分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造,整体建筑改造自北龙村原有的一个粮食加工站,当年杂乱的场地如今恢复成景观庭院,还将高耸的烤烟房变成了极具精神性的诗歌塔,粮仓摇身一变成了书仓。除了独具意味的建筑,书局还有根据沙溪本土文化所打造的文创产品,汇集云南生活创作的作家及云南本土作家的作品,有白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相关的书册,以及装满一整面墙的云南主题图书。书局助力剑川县打造文化扶贫新地标。

代表团一行考察了沙溪古镇美丽乡村建设。沙溪古镇位于剑川县西南部,自古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2016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9年获“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当地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把沙溪古镇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呈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新时期的新特点、新气象,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中国建设添彩。

代表团一行考察了鹤庆乾酒有限公司。酒厂始建于1957年,完整地传承下整个始创于明朝正统年间的传统配方和酿造工艺。鹤庆乾酒目前稳居云南本土白酒销量首位,但走出云南走向上海乃至全国目前成效不明显,缺少一个好的“爆发点”。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展会上,“沪滇情·鹤庆乾酒”惊艳亮相,这是由上海云南两地企业的共同打造。作为入选上海百县百品的唯一一款白酒,“沪滇情”系列产品的推出既是两地结对帮扶深厚情谊的真实写照,也是两地产业合作共谋发展的创新之作,在销售上市场反响良好,125毫升小瓶纪念酒已被多家单位纳入消费扶贫大礼包。

通过不到两天时间的考察,浦东民营企业家代表团走访了大理州1市2县数个项目,沿途不仅领略了大理风光,更了解到了沪滇协作及脱贫攻坚不易。企业家纷纷表示,将尽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大理巩固脱贫成果,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新方法,为两地民间合作往来增添新的动力。

大理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工商联党组书记邱力为,大理州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援滇小组组长沈李锋,大理州扶贫办四级调研员曹进,大理州工商联社会扶贫科科长赵红艳等同志全程参与考察。剑川县委书记聂金辉,剑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远,剑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浦东援滇干部富庆云,鹤庆县委常委、副县长、浦东援滇干部刘文,剑川县副县长普丽硅,鹤庆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段来凤,剑川县工商联主席李臻荣,剑川县扶贫办主任段瑞霖,剑川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高珍喜,剑川县沙溪镇中心学校校长杨俊明等参加接待或出席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