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一直都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办法、好办法,尤其是在制度机制层面上要探索有效做法。
5月19日上午,静安区召开“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关于推进“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通知》要求,聚焦中小微企业,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并形成长效机制。
中共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凌惠康,区政府副区长张军出席了推进会。区金融办主任李立文、区财政局副局长章敏浩、区民政局三级调研员杨烨烽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银行业代表、区工商联各基层商会、异地商会代表,及部分企业家代表等参加。推进会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徐宝安主持。
为了合作各方更好地明确主要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区工商联在征询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后,制定了静安区“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工作规程。推进会上,区工商联副主席龚晓鸣向与会人员通报了工作规程。
静安区的经济结构是以服务业为主,区内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轻资产企业,不适应抵押融资等传统方式,企业本身也缺乏生产经营的资金规划和融资知识。作为静安区“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工作进一步落实落地,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做好“贴身”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区工商联的协调和各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组建了一支金融服务指导员队伍,以此加强与基层商会的沟通联系,深入中小企业开展服务,指导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为企业融资打好基础。
会上,凌惠康、张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向银行代表颁发了金融服务指导员聘书。工商银行静安支行行长陈磊、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普惠部副总钱晓青、上海银行静安支行副行长徐烨在会上就适合静安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进行了交流,分享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案例。
凌惠康在会上谈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的难题,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静安区结合区情,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财政、税收、金融、社保等支持办法,这些政策已经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制、创新方法,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凌惠康提出具体要求:
一、发挥商会作用,推动信息互联互通。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分类和采集的专业性,打通信息使用的堵点,实现共享;商会组织具有贴近企业,信息灵敏的特色和优势,在信息的互通共享上,还要不断探索研究。
二、加强市区联动,推动服务切实高效。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推出的一些措施,在破解中小微企业续贷成本高、获得首贷难等突出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更多争取市担保基金的支持,进一步优化完善区级配套,为静安的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三、促进资源整合,推动企业增强信用。要进一步研究,以信用信息共享为支撑,以金融资源供需对接为核心,以融资撮合为目标,搭建好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商会组织也要主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会员企业增强信用。
凌惠康希望相关各方积极响应,自觉定位,主动补位,有效发挥作用,推动相关工作扎实开展。
张军就更好地发挥四方合作机制作用,推动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工作,提出:一是要把握好需求,度身定制,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截止4月底,区内16家银行分行、支行已向区内45家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8.97亿元,平均降息11.9%。二是要加强引导、优化平台,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和支持作用。4月初,区金融办与区内20家银行签署静安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信贷计划》,共同推出首期共计60亿元的专项信贷计划,支持区内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三是要创新方式、健全机制,着力推动四方合作机制发挥实效。要加快推进重点工作;要优化创新服务内容;要完善协作工作机制。
此次“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工作推进会,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推动银企建立更加稳定、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发挥政府在企业融资中提供政策性支持、商会等社会组织在企业融资中提供信息服务、银行在企业融资中进一步降低风险、企业在自身融资中增强信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