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宝山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宝山工业园区商会积极组织、认真谋划、科学应对、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商会和会员企业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科学有力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条件管理,强化精准服务,携手企业,力争实现园区防疫及复工“双胜双赢”。
一、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对口支援
疫情发生后,结合疫情现状和防控形势,园区商会参与组织多项防疫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掌握企业复工后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向园区内企业发放《关于疫情防控倡议书》,倡议会员企业并肩携手,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
疫情正值春节,各地企业停工停产,形成了一“罩”难求的态势,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克拉玛依市面临无口罩但须有口罩方可复工的严峻形势。同时,园区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园区商会紧急会同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希望他们能利用自身优势,研发全自动化口罩生产线。克来机电是园区内一家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供应商,是园区商会会长单位,关键时刻克来机电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第一时间召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成员,着手口罩生产线的研发攻坚工作,通过一次次试验调配,终于研制成功。
疫情当前,各地交通封锁,人力资源、物流资源的紧张可想而知。园区商会积极与区委区政府联系,在区委区政府的助力下,克服了运输难、原材料紧缺等问题,顺利将口罩原料送至克来机电,配合生产线调试工作。在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克来机电就完成了口罩打片机的设计生产,紧接着完成耳带自动电焊机以及全自动物流装置的机械设计、电气设计、零件加工、设备装配并投入调试,最终成功调试出全自动化口罩生产设备,并利用自身的自动化优势给传统的口罩生产线加入了智能元素。
生产线完成后,下一步是运输的问题。从上海到克拉玛依,长途运输约4200公里,在运输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设备避震、厢房洁净、保温、耐火等一系列问题。园区副会长单位钢之杰公司主动承担起这项艰巨任务,紧急加工生产了规格为17m*3m的洁净厂房,从接到任务到生产线调试完成及发车,只用了短短7天,为生产线的顺利运输保驾护航。设备抵达新疆克拉玛依后,克来机电又委派了技术人员前往进行设备调试,保证每一个安装位置的准确性,直至生产线顺利恢复到出发前的状态。面对现场操作人员培训的问题,考虑到现场操作人员的非专业性,由于时间紧迫,调试人员多次与上海公司远程沟通,确定通俗易懂的操作规范要领,手把手传授给操作人员。这条生产线未来日产量将达到5万只,可以满足克拉玛依复工复学的需求。
在园区商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克来机电已在进行N95口罩机的研发与生产,为全国多地政府提供了抗疫复工“利器”,解决了多地企业的“口罩荒”,为众多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二、精准助力,强化服务企业效能
2月初,商会会员企业上海培通机械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层一筹莫展,作为GE医疗(中国)肺部扫描检查和精准诊断设备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企业需即刻复工,以配合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与克来机电情况类似,培通的人力、物流等等困难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培通公司部分零部件供应商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物流运输受到很大影响,园区商会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为企业办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解决企业配套零部件供应问题。园区迅速落实“点对点”、“实打实”帮办服务措施。一方面,指导公司制定并提交了《防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工作方案》,确保管理人员、应急物资、防疫物资、生产安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利用园区开发的app“返沪人员登记系统”,对企业每位复工人员进行审核和防疫指导,确保不存在疫情隐瞒的四类人员。
更让企业感激的是,园区为企业紧急调配了一批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用于防控工作。短短几天,培通公司完成了人员管控、防疫物资储备、日常管理的核查工作。在得到区经委的一门式受理审批后,企业顺利复工,将接力棒交接给GE医疗(中国),为雷神山的建设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
受疫情影响,商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的原材料一直滞留在南京港,而高达3000多万元金额的订单交货期又近在眼前。企业面临着复工后不能正常复产、无法如期交货的困境。园区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反映,经区委安排专人进行充分沟通协调,畅通了运输渠道,三天后原材料顺利送达企业,及时解除了企业停产风险。
另一会员单位上海驰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生产医用消毒酒精棉球的企业。疫情当时,很多工人都已离沪,一线人手紧缺。为此,园区管委会、商会第一时间发出召集令,社区志愿者、网格巡查特保队员以及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纷纷报名加入,充当了特殊的临时工,填补了企业人手紧缺问题,缓解了社会对消毒棉球大量需求的压力。
三、精心聚力,充分响应政策意见
宝山区帮助中小企业抗击疫情、共渡难关出台了八条政策意见,园区紧跟落实,在得知企业普遍缺少防疫物资,园区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多方联系,集中采购了红外线测温仪、耳温枪、医用口罩和消毒液,按需设置到位、分批下发到企业,极大地缓解了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
园区内另一家商会会员企业上海睿骋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落户于园区罗宁路1288弄联东U谷内,厂房租赁面积约2400平方米,主要从事3D立体口罩、蒸汽热敷眼罩、保健护理贴等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出口。自疫情开始以来,口罩等防护物资供应短缺,园区和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区经委赴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落实技改、生产资质、设备调试、组织工人培训、调拨生产原材料。2月7日被上海市经信委征用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后,更是将原来的美容多产品生产,改为口罩单产品生产,加班加点,日产量不断上升,从原来的5万个到目前的50万个,全体员工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区级领导多次进企业慰问职工,这是上级对他们的一份信任,也是企业对社会一种责任,更是大家对抗疫的一种态度。
全球疫情还没结束,睿骋为了这场“持久战”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投资2000多万元,向联东再租2980平方米的厂房,商会及时发挥政企沟通协商平台,协调房租优惠以及财政支持等政策落地落实,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睿骋在原有7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新增10条,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出口力度,预计投产后口罩日产量150万个,解决就业岗位约100个,产品将延伸到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尽己所能助力国际疫情的防控工作。
宝山工业园区商会多措并举解决“人财物”难题,将政策温度转化为复工力度,为企业复工达产保驾护航。下一步,园区商会将继续扩大防疫复产战斗成果,带领园区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