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领导,纳教育培训于工作机制中
奉贤区工商联把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教育建设作为工商联的重要工作,认真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开展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奉贤区工商联党组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建设,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教育工作纳入到重要工作议程中,专题研讨每年度的教育培训工作,确定合适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同时,重视引导非公企业通过职工学校,重视对企业员工在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和技术才能的培训,争做学习型企业家,争创学习型团队。
2、深化教育内容。通过贤商网、奉贤商会报等平台,号召全体非公经济人士学习党的文件,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等,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形势任务教育;加强对非公有制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加强对非公有制代表人士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规范经营、按章纳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3、建立培训机制。按照“以增强素质为目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分类施教为方针,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要求,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和制度;建立了由区委统战部牵头,区社会主义学院、区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了资源,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每年举办一期不同主题的非公经济人士学习培训班,内容涵盖经济形势、转型提升、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等,深得企业家的欢迎。
二、丰富载体,寓教育引导于服务中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思想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班,搭建各种平台,帮助非公经济人士拓展经营思路,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大做强的信心。
1、举办专题报告会。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先后举办“后危机时代企业应对策略”、“品牌战略与建设”、“当前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对策”等专题报告会,拓宽企业家视野和思路,提升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
2、做好咨询对接。及时将市联、市社会工作党委的培训活动信息广而告之,吸引有兴趣的企业参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组织企业参加市联举办的《改革与发展》、《宏观经济分析》、《上海民营经济论坛》等专题讲座,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推荐安排了100多名民营企业管理者参加上海市新经济组织高层次经营管理者系列培训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3、搭建活动平台。成立“青年创业者联谊会”,为青年创业者搭建学习交流、拓展事业的舞台;建立奉贤区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小江热线”、“法律宣讲”、“纠纷调解”等形式,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区中小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法治环境。
三、校企合作,促履行责任于发展中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通过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更好地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支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聘请教授、专业人士授课,加强对企业主和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训,帮助他们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著名的培训机构合作,大力培养民营企业的经营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开展企业家沙龙、研讨会、研修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企业认识到培训是保持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当务之急。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15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有合作项目和活动。
2、引导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区工商联积极推进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所在企业重视职工学校建设,把职工的培训放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重视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通过与高校的科研对接,形成企业转型创新的源动力。最近,又发现和促成多家企业与高校结成校企合作关系。如:上海亚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结成校企合作关系,公司每年为学院的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基地、为毕业大学生提供论文辅导、设立亚虹奖学金奖励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学院教师定期为公司职工进行技术辅导;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与上海复旦大学创业家集训营联手共建,成为复旦大学课程的创业实地教育基地,如今,先后已有100多名师生到天阳,与天阳创业者和管理层进行创业交流。
3、引导企业参与和谐共建。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作用,主动参与三方协调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重视文化建设,支持党群工作,构建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