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松江区政协工商联界别赴安徽考察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信息来源: 松江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19-08-29

8月20日至22日,在市总商会副会长、松江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南存飞带领下,松江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一行9人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围绕“关于提供有效服务供给,改善松江区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建议”主题进行学习调研。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姚亚妹,合肥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沈鑫;芜湖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孙四平,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刘勤,市工商联副主席鲍凯;宣城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程观远,宁国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李汉林等共同参与调研考察。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位于合肥的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声谷,考察了芜湖汽车后市场联合会、芜湖风雪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傻子瓜子博物馆,调研了安徽拓扑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并分别与合肥市、芜湖市工商联企业家就改善营商环境进行座谈交流。参观交流后,考察团一行深受启发,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体会一:要以政策供给为引领,合力共建创新平台机制。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声谷,作为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是国家工信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部省合作项目。通过参观交流,考察团了解到,“中国声谷”不仅仅是支持园区企业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高站位规划、精准化政策引领。即是始终坚持由工信部电子第一研究所负责基地发展规划,并且每半年更新一次,进行动态微调,以便紧跟瞬息万变的AI发展趋势。同时,安徽省政府出台《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每年安排8亿元支持企业发展。中国声谷成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了专业的人工智能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设立了2亿元规模的中国声谷人工智能天使投资基金等,推出了“信用贷、采购贷、投联贷、补贴贷”等多样化融资产品,减少了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心头痛”。当前,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松江正牢牢把握国家战略机遇,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迈向更高水平,以高站位规划、精准化政策引领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同发展、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事关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以及对政策的获得感,是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体会二:要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打造集群构筑产业高地。科大讯飞及其在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是中国声谷发展的源头。自2014年成立以来,截止目前,在科大讯飞的引领下,中国声谷已有寒武纪、云知声、华米科技等550家企业入驻。“能翻译会聊天”的智能语音鼠标,自动识别交通违法并审核的抓拍机器人、智能跑步机、跨语种翻译棒、声讯语音速记本、《会议纪要》智能写作系统、《合同审核》智能写作、公文智能辅助写作等都是园区企业令人新奇的“AI产品”。2019年上半年,中国声谷入园企业总数达571家,实现产值410亿元,实现税收22亿元。2018年基地实现产值650亿元。中国声谷已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观时,考察团对公司引进包括中科大在内的全球人才、人才分布的地点即是研发设厂的区域的做法印象深刻,也启发我们如何加强与松江大学城的对接,加强企校人才招聘、产学研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在取得原创重大成果和突破“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体会三:要以行业协会为拉动,牵线搭桥助推双向服务。芜湖市汽车后市场联合会成立于2015年6月,是安徽省首个成立的汽车后市场联合会,也是芜湖市民政局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目前有2300多家行业单位,相关从业人员10万。下设轮胎行业分会、美容装潢用品行业分会、商用车行业分会、技能人才委员会4家分会,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汽配行业协会等6家联盟机构。考察组一行首先在芜湖市汽车后市场联合会会长、党支部书记曾亚平的带领下参观了联合会办公区域、先锋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先锋社会组织党建学院等,大家对芜汽联党建工作、能力建设、服务会员、社会公益、法律维权、人民调解等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对协会承接政府汽配城搬迁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会员覆盖“一网无余”、创新服务“一网情深”以及建立“三缘”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的做法表示赞赏,期待松江在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中,能更好地发挥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积极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体会四:要以互访交流为抓手,促进企业资源优势互补。在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工商联企业家座谈交流中,企业家纷纷表示,上海与安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交流与合作不断,产业结构各有特点,经济互补性、配套性很强,有一定的经济合作基础。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则是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在中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引领下,松江与合肥等城市合作空间很大、前景可期。要以互访交流为抓手,探索双方企业家对接合作新模式,促进经济互需、互补、互融、互促性得到更大发挥。合肥当前正围绕“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产业定位跨越发展,又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是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其科教资源是吸引企业投资兴业的重要要素。芜湖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力,特别是 “1+5+6”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共35条)》等政策体系以及常态化开展“一企一组一策”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等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对我们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