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实现产业化了!
——晨光文具攻克圆珠笔头制造重大难题纪实

信息来源: 奉贤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19-05-05

奉贤青村镇商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里,每天机器轰鸣,这里每年要生产数十亿支圆珠笔供应全国和世界各地。经过六年努力,这里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圆珠笔笔头车间,每年可以生产出数十亿个高质量的笔头,从此中国自主生产圆珠笔笔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初,一则“中国居然造不出圆珠笔头”的新闻引人关注。文章指出,虽然中国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多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已经达到400多亿支,但是核心部件笔头却只能依赖进口。当时李克强总理在主持某场座谈会时,向在座的企业家们提出了疑问——诺大的中国为什么造不出一个小小的笔头?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经理郭亨长博士曾经担任过美国康奈尔大学实验室主任,晨光文具牵头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笔新型环保材料”项目,包括“研发环保不含铅易切削不锈钢丝”及其产业化应用等的研究工作,同时参与项目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国家拨付的科研经费外,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晨光文具自筹经费,全力进行产学研用技术攻关。

在六年的时间内,晨光文具和国内的科研机构一起努力,共同解决了圆珠笔头制造的核心技术问题。

在实际制造上,晨光文具也下了一番苦功夫,对进口的瑞士高精度数控机床进行了全面改装,自主设计了切削的刀具,自主研发清洗设备、检测设备、装配设备、切割工艺的配套设备,并且建立了圆珠笔头生产质量控制体系。

虽然在结构和工艺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中国圆珠笔头的制造装备与瑞士相比还有一段差距。目前,采购的瑞士机床的每台售价就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如果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进一步提升和推广,生产笔头的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

打造一条年产能力达到1000吨的无铅球座体材料的生产线也是项目未来努力的方向。郭亨长说,从小试到大规模的产业化毕竟还有一段距离要走,保证1吨的质量和保证1000吨的质量在工业上并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