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十四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日前开幕

信息来源: 宝山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18-11-27

11月26日,由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宝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上海市科技论坛——“2018第十四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宝山举行。论坛上,市工商联副主席汪剑明,市科协党组书记马兴发,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少军分别致词。区委书记汪泓作题为“共享世界发展新机遇,开创中国邮轮经济高质量、高品质全新时代”的主旨演讲。副区长吕鸣主持论坛。企业家及行业组织代表等近500名嘉宾参加了论坛。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新奎,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海尔数字科技物流总经理陈伟,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等专家分别就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与我国对外开放国际环境、民营企业活在当下的对策、2019年我国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换道超车:让中国模式走向世界舞台、民营企业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等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宝山优秀民营企业家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红,上海新通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文洁,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磊,爱回收总裁、中国旧货业协会会长郑甫江,票易通——上海云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董事白洋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体会与参会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分享。

当前,新时代的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响上海“四个品牌”战略,是民营企业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迫切需要。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六大措施,给了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的信心。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对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民营企业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快创新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长动力转换等路径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诸多挑战面前,民营企业的机遇又在哪里?本次论坛的主题,紧扣了当前每一位民营企业家正在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在逆势中做精、做专、做强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对标市委“五个新突破”和“八个新高地”的要求,近年来,宝山区在全面推进宝山新优势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否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更多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最终成效。探索走出了一条从白、红、黑、黄、灰各色废气“五龙飞舞”到邮轮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重大板块、生态环境“五龙腾飞”的转型之路,打造出体现上海水准、具有宝山特色的城市转型作品。比如,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作为上海航运中心的新地标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关注;全国最大的钢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向世界输出首个中国钢铁价格指数;3平方公里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吸引了在全球排名第一的发那科机器人等50多家机器人及配套企业;围绕轨道交通600多万平方米产业载体,集聚了微盟、爱回收等一批准“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整体转型中的吴淞工业区、南大生态区,将成为诠释后工业时代美好城市生活的最佳实践区。今年上半年,宝山经济交出一份漂亮答卷——地方财政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列全市第4;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同比增长22.8%,增幅列全市第2;商品销售额2390.3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列全市第3。建成8个亿元载体新增注册企业17027家,增量全市第5,“四新”经济创新基地数全市排名第3,上股交科创板和E版挂牌企业数量全市第3。这些数字背后,透露的是宝山经济稳定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彰显的是宝山努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信心和决心。

民营经济作为宝山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宝山始终致力于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从政府角度来讲,更多的工作是优化区域综合营商环境,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18条改革举措。全区审批事项从2017年的581项精简至558项。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29个部门及470项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现涉企审批全覆盖。 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新设企业由5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发照,企业名称变更、股权出质设立等11个登记事项可在受理后60分钟内当场办结,实现证照立等可取。 加快推动“一网通办”,97%涉企审批事项全面实现“只跑一次”或“零见面”办理;二是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强化了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加快推进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用公务员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三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今年结合全区大调研活动,各级领导和部门多批次的深入一线企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注重倾听和回应企业需求,摸清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类施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经营遇到的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