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工商联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和上海总商会大楼旧址

信息来源: 浦东新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 2018-09-10

9月6日,浦东新区工商联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抗战胜利73周年纪念日之际,参观了“四行仓库”纪念馆和上海总商会大楼旧址,以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关干部抓实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位于上海市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因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而得名。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这里见证了抗战英雄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在日军重重包围中孤军奋战,惊心动魄的四天五夜。这里是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的抗战纪念场馆,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它充分展现出了中国军人艰苦卓绝的精神风貌,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念,成为抗战中的一面旗帜。根据“八百壮士”的事迹创造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在当时广为流传,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强”,“同胞们,起来! 同胞们,起来!”就是将“八百壮士”看作坚持抗战、绝不屈服的精神象征。因此,四行仓库也就成了抗战圣地。

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 踏上晋元纪念广场

满目苍夷的纪念馆西墙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整面墙完整的呈现了1937年“八百壮士”誓死保卫四行仓库的英雄壮举。被日军炮击留下的炮弹孔和子弹孔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历史。

步入四行仓库展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全貌以及抗日将士反抗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使大家深感震撼。领略军民抗战到底的精神,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也向西方展现中国军民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抗战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显示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抗战到底的精神。四行仓库的战斗虽然规模很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表示中国军队依然在闸北坚持战斗。这个消息迅速在租界流传开来,成千上万的市民赶到苏州河南岸,隔河向四行仓库守军挥动帽子、毛巾、手帕致意,甚至还将日军的集结地点、行动等写在大黑板上通报给守军。更多的人将守军急需的物资送往上海总商会,不到一天的时间,捐赠的物资就已经装满了10辆大卡车。

参观上海总商会大楼旧址,走进“上海总商会百年展”

“上海总商会百年展”详细梳理了上海总商会的历史沿革、发展变迁,通过大量极具价值、弥足珍贵的地图、实物、文献以及影像资料,包括修缮一新的商会大楼全方位地展现了上海总商会的前世今生,追溯申城工商界发展历程和自强奋斗的光辉岁月,折射出了中国工商业的百年兴衰。

三次改名,两次迁移。上海总商会,脱胎于清政府于1902年设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后改称上海商务总会。辛亥革命后,1912年,上海商务总会与江浙绅商自行组织的上海商务公所合并,正式定名为“上海总商会”。她孕育了中国第一代工商业企业家。创造纪录,诸多第一。作为中国第一商会,先后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家商业图书馆、第一部商法草案,第一份《总商会》月报、第一个商务公断处,中国第一代工商业企业家也在这里孕育诞生。N次改造,惊艳再登场。上海总商会大楼旧址是苏州河畔上的“百年辉煌”,是上海开埠后民族资本兴衰的见证者,更是上海历史变迁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上海总商会大楼旧址沉默百年之后终于重回大众视野!如今的上海总商会大楼旧址已焕然一新。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典型的古典巴洛克风格,壁柱、门窗等配有巴洛克装饰,并且采用当时少见的高规格三角形山花以此点缀,尽显高贵气息。

这次实践教育和参观学习,大家在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后,深刻体会到了抗日战争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气概。身为上海工商联(总商会)系统的一员,我们应时刻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