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 具体工作 | 取得成效 |
|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委重要精神,确保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 1.各级工商联组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和要求; 2.围绕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重要讲话,上海市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系统学习班上作交流发言并获得好评;就着力解决民营经济“五个方面问题”,开展调研; 3.落实市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本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调研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 | 1.形成全市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2.相关报告在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并报送市委,反映的问题得到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以及中央有关部委重视; 3.接受市委专项调研检查并获肯定。 |
| 2.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 2013年以来,按照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统一部署,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 1.活动开展以来,共形成21大专题187项工作,报送《简报》77期; 2.建立了98个指导点,全市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都参与到活动中; 3.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作重要指示; 4.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教育、得帮助、获发展,“守法诚信、坚定信心”逐步成为共识。 |
| 3. 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及年轻一代的发现、培养、推荐和使用工作。 | 1.参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的党委代表人士专项调研; 2.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青年企业家等培训活动; 3.以综合评价为抓手,凡进必评,严把程序关,努力按照“三强一好”标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选拔和政治安排; 4.成立上海市工商联青年创业者联谊会,15个区工商联也建立了青年创业者组织。 | 1.一大批素质过硬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纳入工商联工作视野,形成“大、中、小”梯次推荐名单; 2.五年来,市、区工商联共培训14700余人次; 3.形成了相关工作载体,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生力量正在成长。 |
| 4.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 1.与主流媒体合作,完善新闻沟通和宣传机制; 2.首次参与市政府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 3.完成《现代工商》杂志改版,推出“上海工商联”微信公众号,各区工商联也建立了内部刊物和微信平台; 4.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 | 1.五年来,共计宣传1300余篇次; 2.形成全市工商联宣传网络; 3.弘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诚信守法、担当奉献 “四种精神”,共有5人获全国表彰、50人和368人分别获市、区表彰。 |
| 5.深入调查研究,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 1.创新调研机制、深入调查研究; 2.2015年首次牵头市委一号课题分课题“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研究,为本市制定《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供参考; 3.自2014年开展上海市工商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表彰; 4.汇集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力,通过大会发言、团体提案、信息等渠道,积极建言献策,反映呼声建议。 | 1.连续两届获全国工商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20%;连续五年获上海市统战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共有54篇课题先后获奖,浦东、黄浦、普陀、虹口、杨浦、宝山、嘉定、金山区工商联在历届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3.五年来,共完成190余件团体提案,2000余件政协委员提案,其中130余件获全国工商联和市、区政协有关奖项。报送《调研参阅》、《要情专报》56期, 多次获市领导批示;报送《社情民意》620余篇,各类信息17300余篇,2015、2016年连续荣获上海统战信息工作一等奖。浦东、黄浦、徐汇、长宁、普陀、嘉定、金山、奉贤区工商联的信息工作走在前列。 |
| 6.围绕两个健康主题和中国特色商会建设,深化理论研究。 | 1.2012年启动“深入实践两个健康主题”和“中国特色商会制度探索”两项中长期理论研究; 2.2015年9月,联合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在全国工商联成功举行了“中国特色商会建设研讨会”。 | 1.五年来,汇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多方资源,并成立“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完成47项课题研究; 2.全国工商联所有在会领导出席,上海市工商联理论研究工作得到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领导肯定。 |
| 7.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 1.市、区工商联共同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光彩行、同心工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上海公益伙伴日等活动; 2.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与外省市,特别是对口支援地区的经贸合作; 3.每年与相关部门联手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4.自2015年底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 1.五年来,共有24家单位、43位个人受到国务院、民政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表彰; 2.五年来,共组织310批近5000家企业赴外省市参加各类经贸投资活动,定向捐赠1.35亿元;共组织9000余人次的企业人员参加外省市在沪举办的经贸交流、投资合作活动342场,受到相关省市欢迎; 3.五年来,全市共有2万多家企业提供21万多个岗位进行招聘,当场达成招聘意向的有5万多人; 4.产业帮扶签约投资4.1亿元,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村企结对4910户、14530人。 |
| 8.推动创建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 | 1.2013年市委、市政府发文成立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27家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16个区政府共同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工商联; 2.联席会议形式包括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和联络员机制;3.各区工商联也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与党委政府沟通协调机制,努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 1.自建立以来,召开全体会议3次,联络员会议56次,办公室会议33次,编制2014、2015和2016年《上海投资服务指南》; 2.开展非公有制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融资、用工等19项议题研究,联系协调具体问题81件(次)。 |
| 9.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 1.先后与13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基层商会与银行共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合作社”。 | 目前,全市共成立合作社120余家,累计贷款总额近130亿元,贷款企业数突破7000户(次)。 |
| 10.探索市场化的科技创新平台。 | 1.2014年以来,每年在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设立上海市工商联展区; 2.协助申报“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项目,推荐参与科技创新评选表彰; 3.推动筹建中国风险投资促进会,做好筹建上海科创银行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 1.2014年以来,共有110家企业187项“国际领先、国内空白”的技术项目参展; 2.五年来,36个项目、13家企业获“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相关奖项,85家企业、47位企业家获“上海科技企业创新奖”相关奖项。 |
| 11.建立市工商联第三方评估机制。 | 1.累计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政策和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15项,连续三年开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评估”,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 2.自2013年起,按年度编印《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汇编》2200多册。 | 1.评估报告多次获得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获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内部奖; 2.获“上海统战工作实践创新优秀成果奖”; 3.“建立市工商联第三方评估机制”纳入《中共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 |
| 12. 以“一库两平台”为框架,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 1.以数据仓库为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与服务; 2.网络服务平台创新政、企信息枢纽方式,探索商会服务扁平化; 3.内部管理数字平台成为系统内OA、会员信息、在线调研等的集成平台。 | 1.数据仓库已与全国工商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地税局、市统计局等相关单位数据对接; 2.网络服务平台已梳理面向企业办事流程200多项,集聚100多家服务商,提供200多项服务内容,年度浏览用户数20万人次以上; 3.该项工作在全国工商联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专题介绍,吸引众多省市工商联来沪学习交流; 4.获“上海统战工作实践创新优秀成果奖”,并报送中央统战部。 |
| 13.搭建民营企业对外交往平台。 | 1.2013年以来,每年举行“外交官与民营企业家交流活动”; 2.搭建全球范围的商会合作平台; 3.推动企业对外经贸交流。 | 1.已成为上海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活动; 2.五年来,共与世界中小企业联盟等19家外国和地区商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目前,与我会缔结为友好商会的国外主流商会达80家; 3.五年来,市、区工商联累计接待境外来访团组225批1412人次,组织近百个经贸团组、千余人次赴有关国家和地区访问,为280位企业家办理APEC商务旅游卡,组织2500余人次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海外投资推介会等活动。 |
| 14.建立民商事调解机制,启动法律服务平台。 | 1.2014年组建上海市工商联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与法院系统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2.浦东、黄浦、普陀、虹口、闵行、金山区工商联也组建了区工商联民商事调解组织; 3.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4.组建上海市工商联企业劳动关系沙龙、企业法务研习会,开展“送政策下基层”活动。 | 1.截至2017年3月底,共组织调解商事案件339件,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涉及金额1.79亿元,受到法院系统好评; 2.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调解网络体系; 3.五年来,市、区工商联组织了780余场法律政策培训和宣讲,3万多人次参与。 |
| 15.创建民营经济运行监测机制。 | 1.2012年联合市统计局等9家单位,在全国工商联系统率先建立民营经济运行监测机制; 2.2016年创新开展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 3.各区工商联也开展了区民营经济运行分析监测。 | 1.五年来,已发布16篇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相关报告多次编入市委《今日上报中办信息》和全国工商联《工商联信息》,获全国工商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作为市政府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的发布稿; 3.相关数据多次被国内主流媒体引用。 |
| 16.扩大沪港澳台商会合作机制。 | 1.深入推进两岸四地的经贸合作; 2.探索搭建商会合作交流平台。 | 1.五年来,共组织近20批经贸团组赴港澳台访问,接待来访团组近30批次,与港澳台有关部门合作,共组织20多场经贸交流活动; 2.2013年以来,先后与香港中国商会、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8家港澳台地区的有关商会和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 |
| 17.构建与政府、司法等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 | 先后与市统计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地税局、市科委、市工商局、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市商务委8家职能部门和单位,以及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签署合作协议。 | 加强政策沟通、资源共享和业务交流。 |
| 18.形成区工商联工作亮点与特色。 | 浦东新区建立民营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黄浦区在全市工商联系统率先成立区级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静安区举办“四季咖啡”沙龙,徐汇区创建青年创业者联谊会并开展“扶贫支教”活动,长宁区建设“十大平台”,普陀区成立会员企业党建推进会,虹口区开展“同心圆”下午茶活动,杨浦区完善兼职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制度,宝山区多次举办“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闵行区组织年会系列活动,嘉定区青年创业者联谊会“月月有活动、次次有主题”,金山区深入推进企村结对,松江区开展政策宣讲、辅导解读,青浦区帮助会员企业办理各类项目申报300多项,奉贤区倡导“贤商精神”,崇明区积极引导基层商会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 2014年起开展“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2家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示范点、15家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
| 19.推进商会和基层组织建设。 | 1.2015年4月经市委批复,上海市商会更名为上海市总商会; 2.重视基层组织网络建设,积极组建行业商会; 3.探索转型期加强商会建设的制度与方法,2014年建立上海市工商联商(协)会联席会议制度,80多家商会组织参加; 4.推进商会诚信体系建设,在普陀区天地软件园、张江高科技园区等10家基层商会,组织区工商联和近110家企业开展信用专业培训和评级工作。 | 1.目前市、区共有各类商会组织452家,覆盖行业、异地、乡镇,园区,楼宇、市场等各类型; 2.成立市工商联物联网产业商会、水产行业商会、科技装备业商会、文化产业商会,积极筹建现代物流业商会、互联网教育商会、金融创新服务业商会; 3.连续五年开展工商联基层组织“十大亮点”系列评选活动,共有163个项目获表彰;开展优秀商会、优秀商会工作者评选,五年来,共324家(次)商会、283人(次)商会工作者获表彰。 |
| 20.加强常委、执委队伍建设。 | 1.各级工商联常委、执委积极参与工商联重要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参加工商联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牵头组团出访; 2.发挥兼职副主席作用,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 | 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常委、执委切实履职尽责。 |
| 21.完善会员发现平台和会员发展机制。 | 1.建立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会员发现机制,制定符合本市经济特点的会员发展指标体系,注重发展行业领先、创新能力强的新阶层会员,建立后备企业数据库,优化会员结构; 2.吸收优秀行业协会商会、外省市在沪商会等社团组织成为团体会员。 | 全市工商联会员总数由2012年底47248个到2016年底增至84784个。 |
| 22.落实市委群团改革试点要求。 | 1.成立市工商联改革工作小组,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借鉴市群团改革先行先试单位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对照“四化”突出现象梳理出17项问题清单,形成六大方面22条任务和措施的改革实施方案; 2.方案经市委批准后,相关改革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 1.机构数量精简12%;机关编制精简25%,充实到区工商联;领导班子、常委、执委中,来自中小企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比例分别不低于30%、70%和80%; 2.全国工商联、市委以及市委统战部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对改革实施方案充分肯定。 |
| 23.切实提高机关执行力。 |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 3.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接受市委第六巡视组巡视检查; 4.建立和完善机关规章制度20多项,并汇编印发; 5.做好老会员服务工作; 6.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安排干部轮岗和到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挂职锻炼。 | 1.按照巡视发现的薄弱环节,落实相关整改举措; 2.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