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沪川青年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修班于10月31日在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圆满收官。为期一周的研修涵盖了新质生产力、社会治理、都江堰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及“两弹一星”精神等专题教学。
随着“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学习的顺利完成,本次融贯理论与实践的研修之旅圆满结束。
▲ 点击查看视频 ▲
视频时长:49秒
多维教学 感悟精神伟力
10月29日至31日,研修班来到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开展专题研学。专题研学以沉浸式教学为核心,通过现场教学、专题授课、情景体验等多元形式,引导学员从大国重器的研制历程中感悟精神力量,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为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践行积蓄能量。



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内,歼-20战斗机与长征火箭模型展现着大国重器的辉煌成就,而旧址中留存的老式机床、锈迹斑斑的齿轮,则默默诉说着当年科研人员用算盘计算、以土法攻坚的奋斗往事。
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青年企业家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意义,也为整个专题研修之旅注入了厚重的历史纵深与精神内涵。


“心,不需要安放;心,需要在难忘的地方。山巍峨,水荡漾,让我们勠力同心,在行稳致远的大道上闪亮,发光!”课前集体朗诵《心,在哪里安放》,瞬间点燃学员们的情感共鸣。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尚林盛以《我‘核’我们的故事》为题展开授课,从领导者率先垂范、科学家攻坚克难、工人默默耕耘到全国人民协同支持的多维视角,将“两弹一星”的峥嵘岁月与新时代干事创业深度融合。
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一穷二白”中崛起的坚韧精神,亦是企业穿越市场周期、实现长远发展的宝贵财富。
影片《横空出世》的沉浸式观摩,让这份感悟更加直观而深刻。
荧幕中,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坚守与担当,让上海詹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磊动容不已:“自力更生铸就大国重器的历程,让我身为党员倍感自豪,未来也要以这种精神带领企业勇攀科技高峰。”
追寻足迹 砥砺初心使命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境界,在两弹城博物馆的泛黄手稿与邓稼先等科技工作者旧居的简朴陈设中愈发可感可触。








在邓稼先铜像前,青年企业家们敬献花篮、肃立默哀、高唱国歌,以最诚挚的敬意缅怀“两弹元勋”。
在两弹历程馆前,《山海之上,星光闪耀》的朗诵声回荡:“一群沉默的人,托举了一个国家的尊严,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结具象化。
三防教育馆的参观进一步筑牢了国家安全意识,让青年企业家们了解特殊年代的国防智慧。
从历史深处的奋斗到当下的使命担当,学员们愈发清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始终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而青年企业家更应成为这份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凝聚共识 开创发展新局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交流研讨环节,“两弹一星”彰显的“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内核,与沪川两地产业互补的需求形成强烈共振。
学员们打破地域界限,围绕长三角与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展开热议,现场组建业务对接群,多个合作方向初步浮现。


共识在交流中凝聚,方向在探讨中明晰。
上海江澜轩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永华感慨:“集体主义的磅礴力量超越个人英雄主义,企业发展需要这种久久为功的韧劲。”
上海煜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颖晨则补充:“市场竞争中,更需邓稼先式目标导向的定力与甘于寂寞的坚守。”
大家一致认为,要将“两弹一星”精神切实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持久动力:思想层面,坚守实业报国初心,将企业发展融入“十五五”规划、长三角一体化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协作层面,构建沪川企业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上海科技金融资源与四川产业优势精准对接;实践层面,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同时践行“义利兼顾”的社会责任,为共同富裕贡献民企力量。
研修回望 蓄力赋能再启新程

回顾整个研修历程,学员们普遍认为此次系列课程系统全面、内容充实,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从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洞察,到社会治理的逻辑探讨;从都江堰援建情谊的追溯与产业合作的探寻,到“两弹一星”精神的力量汲取与理想信念的坚定——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实践指南,实现了理想信念与产业发展的双重赋能。
“从都江堰的‘同心’情谊到两弹城的‘强国’担当,此次研修让我明白,企业发展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四川乐山学员武兵的感受颇具代表性,“当无数个体将理想融入国家命运,便能汇聚成创造奇迹的力量。”
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带着研修期间淬炼的初心、凝聚的共识与绘就的蓝图,沪川青年企业家们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浪潮中,躬身实干、续写新篇,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企业家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