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精神力量 凝聚奋进动力 第22期民营企业家研修班赴安阳学习

信息来源: 组织人事部  |  发布日期: 2025-10-24

10月13日至17日,第22期民营企业家研修班学员赴河南省安阳市开展参观学习,汲取精神力量,凝聚奋进动力,勇担时代重任。

10月13日上午,在安阳市委党校举行开班式。

上海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封丹华在开班动员会上对安阳市委党校和安阳市工商联对上海民营企业家的重视和厚爱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安阳的学习之旅是前期党校理论培训的续篇,希望全体学员要珍惜学习机会,传承红旗渠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要识大势,展情怀,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将个人的理想、企业的成长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二要做大事,勇担当,走勇于自我革命、源头创新之路,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团结协作培育产业新发展。

安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院)长宋民作开班致辞,向学员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希望大家学得充实、住得舒心、行得安全。

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侯合柱致欢迎词,详细介绍了安阳市经济情况,目前聚力于“农业强市、制造强市、数智强市、交通强市、文旅强市”五个建设,高度重视与各地工商联的交流合作,希望寻求合作契机,实现互利共赢。

开班式后,安阳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王晶通过详实的图文数据材料,为学员生动讲述了红旗渠修建的艰苦历程,系统阐述了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当代价值和历史启示。

本次学习精心设计了“情景教学、现场体验、产业观摩”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聚焦强化民营企业家思想引领,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学习活动。

精神洗礼之旅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研修班一行前往红旗渠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和红旗渠青年洞参观学习。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林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共和国最困难时期,为改变缺水的千年困境,历时10年,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1500多公里的“中国水长城”,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学员们还观摩了基层党建示范点——太行山桃花洞村,并聆听了村支书“太行大峡谷乡村振兴之路”的党课。在党的领导下,村委党支部发扬“扁担精神”,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崎岖山路走成一条富民天路,把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富裕村”。

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传承精神基因,汲取前行力量,克服艰难坎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产业研学之旅

在安阳市工商联的协调联系下,学员们前往河南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凤宝集团河南凤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参观了河南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示范区——无人机产业园。学员们进一步了解安阳蓬勃的现代发展活力,希望能进一步增进沪豫两地之间的联系互动。

文化滋养之旅

学员们走进殷墟博物馆,了解到安阳历史悠久,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学员们通过博物馆中精心陈列的甲骨文与青铜器,沉浸式地溯源中华文明的根脉,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学员感言

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在市工商联的组织带领下,第22期民营企业家研修班学员走出上海,踏上安阳之行,通过行万里路进一步拓展学习边界,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红旗渠精神让我深刻领悟到: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超越眼前困难、改变长期现状的勇气。面对长期的积患,要有“做难而正确的事”的勇气,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目标,创造性地完成从0到1的突破,是历史对于我们每一代人的考验。

上海控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邓朝义:当踏上太行山脉,凝望那条在悬崖绝壁上用汗水乃至鲜血开凿出的“人工天河”,我深切体会到这种在极端困境中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意志,与我们民营企业家在市场浪潮中摸爬滚打的经历高度共鸣。林州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让我深受启发——企业的成长既需自身奋斗,更离不开工商联的扶持、政策的护航和社会的支持,这份凝聚力正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底气所在。

上海朗言数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亮:红旗渠精神让我想起企业出海初期困境,“自力更生”恰是破局关键;殷墟之行则坚定文化自信,明确出海需兼顾产品输出与文化共鸣。红旗渠青年洞的艰辛故事,让我更懂出海要靠团队协作、久久为功;光远新材料等企业的实践,提醒我需聚焦企业核心优势。以“自力更生”筑牢核心竞争力,以“艰苦奋斗”应对市场挑战,以“团结协作”凝聚发展合力,更以“无私奉献”践行社会责任。

上海柘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陆峰:本次安阳之行通过实地探访殷墟、红旗渠,深刻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从殷墟的文化自信到红旗渠的奋斗哲学,再到现代民企的创新实践,一路所见所闻皆是宝贵养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坚守主业、攻坚克难,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与决心。

上海至智蓉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秋红:一是以“劈山引水”的韧劲,解企业发展难题。修渠人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的坚持,正是我们突破技术瓶颈、应对市场波动的底气,助企业闯过发展关。二是以“守渠护水”的担当,尽企业社会之责。建设者代代护渠、惠及百姓的初心,提醒我们既要抓经营,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反哺社会,守住企业的社会价值。三是以“锤凿攻坚”的实干,夯企业发展根基。将修渠人“一钎一锤积寸功”的劲头融入管理、研发,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书香门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卜立新赋诗一首《水调歌头·别安阳忆渠魂》:已别安阳境,心驻太行秋。渠流仍绕绝壁,遗韵满襟袖。曾见钎痕凝锈,又听英声传久,漳水记功酬。十载开天志,风骨自千秋。承古脉,传渠魂,意难休。同舟今聚学友,相惜话绸缪。多谢沪联襄助,共沐精神滋养,奋进力方遒。此去皆顺遂,逐梦再行舟。

五天短暂的学习,学员们一致认为,红旗渠精神的研修之旅,安阳的文化传承之行,是一次重整行装、激发动力的精神洗礼。这次学习不仅让他们深刻领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核,“人工天河”壮举这种不畏艰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更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学员的心灵,安阳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也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

学员们表示,要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顺应国家战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练好内功,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投身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去。

学员们坚信,只要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以安阳文化传承为滋养,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推动自身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