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落实市委有关工作部署,通报了2020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工作推进情况以及本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部署了2021年联席会议重点工作安排。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联席会议总召集人郑钢淼,市政府副秘书长、联席会议召集人陈鸣波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寿子琪主持。
郑钢淼指出,要抓好政策引导,着眼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科创企业快速发展,加快人才战略实施步伐;要抓好环境营造,从政务、法治、舆论环境和亲清政商关系方面持续努力;要抓好资金帮扶,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政会银企”机制;要抓好队伍建设,对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社会身份定位保持清醒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关注年轻一代;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统筹协调,发挥好联席会议机制和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商会职能作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寿子琪在主持讲话中指出,本市已提出“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培育更多千亿级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的工作要求,希望联席会议各单位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及工作要点,细化各项有力举措;全力加强工作协同,主动跨前一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促进联席会议放射出更大的能量;各部门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发挥各自特点优势,提供更实的优质服务,民营企业应坚定发展信心,工商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合力再创工作佳绩。
陈鸣波代表市政府作讲话。他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增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自觉,深刻理解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牢牢把握民营经济对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场景化开放、便利化流通,让民营企业更好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深耕“五个新城”,推动民营企业总部落沪;在资源要素保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三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强全方位保障,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会上,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联席会议召集人黄国平介绍了2020年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情况。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吴金城向会议通报了上海市重点企业服务工作情况和联席会议2021年工作要点。
市司法局、市税务局、普陀区政府和嘉定区政府等四家单位分别作交流发言。
会议还为南虹桥、张江、市北高新等3家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以及嘉定新城、长兴等2家民营经济总部园集中授牌。
47家成员单位和2家特邀单位的有关领导、联络员参加了会议。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受邀列席会议,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总商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据介绍,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全市民营企业捐赠资金近4亿元,捐助各类医疗物资1319万件套,共有75家民营企业和40位民营企业家被评为全国和市级先进抗疫集体和个人。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1万亿元,其中的服务业增加值为8570.27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税收收入4777.7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8335.90亿元;2020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000家,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上海3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民企占24家。由市财政局、民政局、金融局、银保监局、工商联和18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的“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市区两级共服务企业11747家,贷款562.9亿元。2021年,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将从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优化民营企业要素资源配置、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四大板块,共计14项具体工作,持续推进落实。
新闻链接
2020年,联席会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从加大制度供给、促进政策落地、提升服务效能、培塑代表人士等方面入手,形成服务合力,在精准发力中实现效能叠加,持续推动本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工作中,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委以及税务、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2020年全年社保减负达128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72.3亿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8.9亿元。“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破解融资难题,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877.09亿元,22家商业银行已入驻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推出166款金融产品上线,累计授信金额102.6亿元;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同比增长近500%。持续激发创新动力,累计认定274家民营企业总部,6家入选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建设10家市级民营企业重点实验室,1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全国率先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联动应用;3.5万家企业通过新政完成市内迁移;打造“点单式申请”平台,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全市约80%的项目环评免评或得到简化;创新“服务企业直通车”活动模式,全市建立工商联人民调解组织11家,调解成功2596件,成功率达85%。拓展沟通渠道,实施百家重点企业双向联络等行动,成立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宣传报道工作专班”;强化企业服务队伍建设。赋能商会发展,259个市区工商联所属商会完成注册登记;召开长三角企业家圆桌会议,发起成立超导、高端医疗器械等8个产业链联盟;融合在外在沪商会力量,做好招商引资、国内合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在新兴产业、新兴业态领域和重点地区积极组建商会;建立市区300多家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直接联系指导服务机制,加大民企党建引领;开展“上海民营经济百强培育提升计划”,打造“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实施“千帆行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指导点建设,落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评审“直通车”和“绿色通道”;依托“上海海聚英才平台”,帮助民营企业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