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2025年1-8月全国、上海及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
● 外贸资讯:关税动态、国内看点、国际看点
● 国别监测:肯尼亚——出口商通往非洲的战略门户
● 行业动态:海上风电安装船知多少?
● 案例分析:外贸企业看过来,信用证支付≠无风险!
一、2025年1-8月全国、上海及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5%。其中,出口17.61万亿元,增长6.9%;进口11.96万亿元,下降1.2%。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增长3.5%。其中,出口2.3万亿元,增长4.8%;进口1.57万亿元,增长1.7%。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1-8月,上海市进出口总值29,353.9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13,063.90亿元,增长11.6%;进口16,290.05亿元,下降0.6%。8月,总值3874.26亿元,增长11.7%。其中,出口1830.81亿元,增长17.1%;进口2043.44亿元,增长7.3%。
今年1-8月,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11491.01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6294.25亿元,增长27.3%;进口5196.76亿元,增长25.1%。8月当月,进出口1668.51亿元,增长31.5%。其中,出口937.63亿元,增长28.3%;进口730.88亿元,增长35.9%。
二、外贸资讯
(一)关税动态
● 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并确认自8月1日起实施
9月24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正式公告,实施美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确认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收15%的关税。此外,文件还列出了对某些药物化合物、飞机零部件及其他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此协议中,汽车关税看似降至15%,实则远高于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前的关税,与此同时,欧盟还将对美汽车关税降至零,加剧了欧盟汽车行业的困境。
● 韩国经济正在遭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特朗普7月30日表示,美国将对从韩国进口的商品关税从之前的25%降至15%,以换取韩国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然而,这一承诺却迟迟未能兑现。目前,美韩政府仍未完全敲定贸易协议,主要是有关3500亿美元投资的细节尚未敲定。
美国是现代汽车最大的销售市场,占其总收入的40%以上。现代汽车表示,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该公司计划提高其佐治亚州工厂的产能,即到2028年,该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但现代汽车在美国建厂正面临巨大波折。9月初,美国移民执法官员突袭了现代汽车正在佐治亚州建造的现代汽车-LG能源解决方案合资电池工厂,当场抓捕了475人,其中包括317名韩国人。这些韩国工人随后被集体遣返。
● 墨西哥近期计划对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
墨西哥近期计划对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10%至50%的关税,其中汽车关税将提高至50%;工业与消费品:摩托车、钢铁制品、玩具均征收35%关税;铝制品、鞋类、纺织品等税率10%-50%;政策预计2026年底全面生效。现价值低于2500美元的包裹商品关税已升至33.5%。
政策动机包括填补财政赤字(2024年预算赤字为1980年代以来最高)及回应美国施压(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和移民问题为由要求墨对华加税)。此举将损害中墨经贸合作(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预计墨西哥消费者购车成本可能上升,依赖中国零部件的墨西哥企业其生产成本也将增加。
(二)国内看点
● 上海最新出台13条举措力促二手车出口
上海市最新制定《上海市促进二手车出口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定下上述最新目标。其中的二手车出口规模较去年提出的目标大幅增长——去年7月,《上海市加快汽车更新消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二手车交易平均车龄降低1年。二手车出口量达到1.5万辆,较2023年增长一倍。
为了实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13条举措,覆盖建设二手车出口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提升出口便利化、提升服务保障四个方面。
● 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日前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到2026年,我国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方案还明确了一系列2025年至2026年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三)国际看点
● 英国更新农药紧急授权规则
英国健康与安全执行局(HSE)日前发布农药紧急授权新指导意见,收紧审批标准,要求申请者必须充分评估农药对传粉昆虫的风险。这一举措将有效堵塞此前新烟碱类农药虽被禁用但仍可通过紧急授权继续使用的政策漏洞。
目前,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三种新烟碱类农药因对传粉昆虫的已知危害而未获使用授权,政府表示将完全禁止这些农药的使用,包括通过紧急授权的方式,并正在探索相关立法方案。值得关注的是,新烟碱类农药Cruiser SB在今年早些时候的紧急授权申请被驳回,结束了该产品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获得紧急授权许可的情况。
● 波兰关闭边境口岸致中欧班列滞留
9月12日,波兰宣布全面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包括3个铁路口岸、1个汽车口岸和1个卡车口岸。这一“突袭式”决策给中欧班列这一亚欧物流大动脉带来严重冲击,大量中欧卡航车辆与中欧班列滞留白俄罗斯,原定货运计划全面中断。
波兰在中欧班列物流网络中占据“咽喉位置”,近90%的中欧班列需过境波兰,且波兰境内的马拉舍维奇站是欧洲最大的中欧班列换装枢纽,承担超90%的班列换装与换轨任务。此次口岸关闭,直接切断了核心通道,约300列已发车的中欧班列滞留白俄罗斯边境,所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原料等货物停滞。
目前,对于已上路的中欧班列,除等待波兰重新开放口岸外暂无其他可行方案;尚未发车的货物,物流商建议货主考虑转换运输方式,如海运、空运或其他路线的卡航,但这需承担运输成本上升与时效调整的额外压力。
三、国别监测:肯尼亚——出口商通往非洲的战略门户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四大经济体,拥有超过5400万人口,作为非洲最具前景的出口目的地之一,为有意进入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市场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
(一)战略区位:东非贸易的天然门户
肯尼亚位于印度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是连接非洲、亚洲、中东与欧洲贸易的重要枢纽,还凭借直通国际主要航运线路的便利条件,成为区域贸易的战略要地。
同时,肯尼亚积极参与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COMESA)及东非共同体(EAC)等区域经济组织,这些组织成员身份为出口商提供优惠政策,以便进入覆盖超过6亿消费者的庞大市场,这无疑增强了肯尼亚作为区域及非洲大陆贸易跳板的独特吸引力。
(二)经济韧性:非洲增长引擎
2024年,肯尼亚面临通胀压力、流动性紧缩以及国内政治抗议等多重挑战,但经济依然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肯尼亚人口年轻、城市化进程迅速,且普遍使用英语,推动国内消费需求激增。随着通胀放缓、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私营部门投资的回暖,当地经济预计在2025年至2027年间将实现年均4.9%的稳健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肯尼亚的发展蓝图以《2030年愿景》(Vision 2030)为核心,这一国家战略旨在将肯尼亚建设成为工业化的中等收入国家。为此,肯尼亚持续加大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也为各行业出口商创造了新的机遇。
(三)支柱产业与进口需求
肯尼亚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多个支柱产业,涵盖农业(以茶叶、咖啡为主)、制造业(纺织、水泥、食品加工)、金融服务业(区域银行中心)以及旅游业。主要进口品类包括:机械设备、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精炼石油产品、药品及医疗设备、电气与电子产品等。
(四)政府举措与市场准入
肯尼亚政府已实施多项贸易便利化改革,以简化海关程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例如,电子海关系统和实时货物追踪系统的推出,显著提高了边境和港口的通关效率,缩短了交易时间,并增强了流程透明度。同时,多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包括蒙巴萨港的扩建、标准轨距铁路(SGR)的升级,以及关键高速公路和机场的现代化改造。
此外,肯尼亚奉行开放的贸易政策,近期批准生效的与欧盟之间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为肯尼亚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免税、免配额的准入便利,同时也基于互利原则,为欧盟商品进入肯尼亚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肯尼亚积极参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AfCFTA)的建设工作,旨在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协调各国海关程序,积极构建互联互通一体化的非洲市场。
(五)风险管理:如何保障应收账款安全?
开拓新兴市场往往伴随一定风险,而货款无法收回是出口商最为常见的担忧之一。为有效降低这一风险,出口商可采取以下措施:采用信用证(LC)等相对安全的支付机制;完善合同内容,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条款。请注意,认清交易主体是开展贸易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建议出口商核实买方资信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核对买方注册登记号、税号、联系电话、网址等基本信息。除此之外,成立时间、注册资金、股东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参考因素。
还应核实联系人是否具有买方的授权,确保联系人有权代表买方开展交易。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措施并非就是出口商的“定心丸”,在实际贸易中出口商需多维度多手段持续甄别交易对手,必要时请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工具,以防范买方违约风险,避免损失发生。
总之,进入新兴且充满活力的市场需要保持一份清醒,建议出口商在开展贸易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深入了解当地的监管环境。同时,应确保签订安全可靠的合同和完善的法律协议,以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行业监测:海上风电安装船知多少?
(一)何为海上风电安装船?
海上风电安装船(WTIV)通常是具有自航能力、可从事海上风机机组、塔筒和基础安装的自升式平台。WTIV还可以进行投运风机的大件运维(例如叶片替换)以及退役风场的拆解工作。该船型通常配置4或6根桩腿、可用于放置风机组件的大面积甲板以及可满足风机吊装需求的大型吊机。
根据目前全球海上风场开发的特点,WTIV市场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欧洲规格市场,涵盖正在或计划作业于欧洲、美国、中国台湾以及韩国风场的WTIV,该地区国际化程度较高,海上风场的投资建设来自全球开发商,对境外WTIV限制较少;二是以中国大陆、日本为代表的“内需”市场,该地区的风场投资建设主要由本土企业开展,对境外WTIV的使用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二)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发展现状
从供给端看,截至2025年2月初,全球活跃风电安装船数量达到78艘,同比增长33%,较2021年前水平大幅增长。作为海上风电行业的两大市场,欧洲和中国大陆是风电安装船的主要活跃区域,目前共占到全球活跃风电安装船数量的85%。
自欧洲海上风电进入到规模化商业开发以来,欧洲风电安装船的活跃数量始终保持稳定水平。随着欧洲各国重新关注能源供给安全并发力海上风电,该地区风电安装船活跃数量有望持续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安装船市场。
2021年中国船东相继从船厂和境外接收引入大量风电安装船以实现众多海上风场年底前的集中并网投产。在此之后,虽然中国风电安装船需求一度大幅下滑,但随着新增项目陆续开工,2023年开始中国风电安装船需求再度回升。当前仍有46艘风电安装船在各沿海省份从事风机吊装和运维作业,占全球活跃风电安装船数量的59%。随着“十四五”规划期末的临近,活跃在中国水域的风电安装船将有所增加。
从需求端看,2016年以来,风电安装船需求随着海上风电装机量的年增长而稳步上涨,整体利用率在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下震荡上扬。在中国和欧洲市场持续旺盛的吊装作业驱动下,2024年全球风电安装船需求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年均达到74艘,同比上涨20%。但由于中国船东风电安装船的集中交付,船队规模短期快速扩张,整体利用率的上涨面临压力。
2024年全球风电安装船平均利用率达到72%、旺季利用率达到80%,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并较2021年水平分别低13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风电安装船市场。虽然2021年“抢装潮”的结束令2022年风机吊装需求有所减弱,但随着新增项目陆续进入海上施工阶段,2023年开始中国大陆风电安装船需求连创新高,其中2024年风电安装船年均需求量达到42艘,同比增加9艘,较2021年水平增加6艘。
尽管如此,相较其他市场,中国市场更为快速地风机大型化以及船队供给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市场风电安装船闲置数量在近两年达到年均19艘的高位,进而抑制了该地区乃至全球利用率的进一步回升。2024年中国市场风电安装船利用率均值达到65%,远低于2021年94%的峰值。
与之相比,欧洲规格风电安装船市场表现更为优异,年均利用率达到82%。在未来海上风电新增投产规模持续增长的预期下,全球风电安装船市场需求整体向好,并为利用率回升提供良好支持。
(三)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展望
全球风电安装船船队规模在过去几年快速扩张,其中中国大陆市场的蓬勃发展为风电安装船船队的增长提供巨大助力。预计2030年初,全球投运海上风机数量将从当前的14,052台增长约83%至约25,700台,期间产生的风机吊装需求将达到约11,600台。
中国大陆和欧洲市场的风机吊装需求仍将保持强劲,而亚太新兴市场也将出现风机吊装的快速增长。美国新颁布的行政令将对境内海上风电场址租赁和项目审批造成影响,而在建项目有望继续得到推进,预计美国海上风机吊装需求将在预测期末段放缓。
此外,为降低项目开发成本,海上风场开发商越发青睐采用单机功率更大的海上风机以降低风机数量;为满足风场开发商全供应链绿色环保的诉求,海上风电安装船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的应用开始增多。
五、案例分析:外贸企业看过来,信用证支付≠无风险!
(一)案情概括
国内某外贸企业与埃塞俄比亚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合同金额6.5万美元,合同约定支付方式为100%不可撤销信用证,该外贸企业于2022年4月向埃塞尔比亚买方出运1票货物(汽车电池)。因开证行收到单据后拖欠到期货款,该外贸企业根据投保的中国信保保单向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申请索赔,索赔金额6.5万美元。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介入调查后,买方表示已向开证行支付了货款,开证行承认信用证真实有效,但因该银行外汇短缺,无法按照信用证向外贸企业进行支付,根据保单约定,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最终因开证行出现拖欠风险向外贸企业支付赔款5.2万美元。
(二)理解银行信用的几个误区
1.海外银行信用可信度一定高于企业主体。国内银行受严格监管,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指标等方面有明确要求,经营稳定性较强,发生系统性风险及信用违约概率较低,海外银行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银行,规模参差不齐,信用评级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信用违约和兑付风险,如受到外汇管制导致无法付款。
2.按照信用证条款履约不存在风险。信用证交易方式虽相对安全,但在一些开证行拖欠的案例中,不难发现部分银行在信用证条款中设置难以满足的条件限制、与买方串通人为制造不符点等情况,通过银行信用的形式掩盖开证行及买方的信用问题。
(三)用好信用证交易的几点建议
1.对开证行开展资信调查。通过中国信保资信调查评估开证行的信用等级,优先选择国际排名靠前的优质银行,对于政治局势不稳定、外汇管制严格国家或地区的开证行,应谨慎交易。
2.强化信用证条款审核。对交货时间、交易金额等内容细化审核,确保信用证条款与贸易合同保持一致,避免因不符点导致信用证无法兑付。
3.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出口信用保险可覆盖信用证支付方式项下开证行破产、停业、拖欠及拒绝承兑的商业风险;开证行在国家或地区禁止或限制开证行货币兑换、颁布延期付款令、发生战争、内战、叛乱、革命或暴动,导致开证行不能履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的政治风险。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联络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