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卡牌遇上心理学知识,当骰子转动间传递人文关怀,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在上海圣华紫竹学院的教室里生动上演。为期四周的“心灵奇旅”心理健康桌游设计PBL(项目式学习)课程中,来自上海紫江基金会、上海圣华紫竹学院与上海波克公益基金的三方团队携手,指导青少年将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游戏体验。
本次心理健康桌游设计项目不仅是美高学部“Better me,Better us,Better world”理念的实践,更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SDG 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高度契合,特别是在目标3.4“到2030年,通过预防、治疗及促进身心健康,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三分之一”的实践层面具有示范意义。项目通过游戏化手段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直接响应SDG 3中关于“加强心理健康预防和促进”的具体要求。
01 游戏化思维 四款原创桌游破解心理难题
在来自波克公益基金的游戏化学习专家团队专业支持下,学生们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
《我们之间》
《我们之间》是一款能帮助玩家表达内心、修复关系、体验情绪流动与共鸣的桌游。这款桌游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促进心理健康、增进关系质量的作用,甚至是非药物的情绪调节方式。
《暗语迷踪》
在《暗语迷踪》游戏中,看到了学生们富有天赋的想象力及共情能力。学生们通过绘画创造出情绪卡牌,玩家可通过对抽象的情绪卡牌联想展示自己的深层冰山。观察者可通过游戏中玩家的潜意识了解其心理健康状态。
《诊疗暗局》
还有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阵营类社交推理游戏《诊疗暗局》。这款游戏让玩家模拟在心理治疗中的多种角色,了解到心理治疗的不易和在治疗中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具备竞技游戏的体验感。
《AP三年那些事》
而《AP三年那些事》通过类大富翁自走棋的模式将美高三年的学习历程一一展现,不仅可以帮助尚未进入美高但已经有学习规划的学生展开预热,也可以让即将毕业的学生快速回忆这三年的学习生活经历,总结经验。
02 跨界合作 当公益组织遇见教育创新
作为本次项目的发起方,上海紫江基金会与上海圣华紫竹学院的合作始于2024年启动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青年领导力计划”。项目不断探索,2025年开启了“理论课程+实践项目”的双轨模式,旨在培养青少年在环境保护、社会情感等领域的实践能力。
青年人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佳传播者和实践者。此次桌游设计项目要求学生不仅考虑游戏趣味性,更要衡量作品与参与者心理健康的实际关联,期望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心理知识的普及,甚至起到基础疗愈作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停留在知识灌输层面,而PBL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03 可持续未来 青年领导力的多元培育
项目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通过创新性的游戏化教学设计,不仅实现了知识传递,更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方面创造了可持续的价值。
从项目评估数据来看,61.9%参与者给予了满分评价的教学体验,印证了“寓教于乐”理念的成功实践。学生们在反思中提到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换位思考意识增强等收获,恰恰呼应了基金会“培养未来公民核心素养”的宗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们自主提出的桌游改进建议——从美术设计到心理相关性优化,展现了项目激发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这场教育创新的意义远超出桌游本身。当学生为了设计心理健康主题相关桌游的卡牌文案而主动探索时,他们获得的是教科书无法给予的生命教育。这种实践恰恰契合可持续发展青年领导力计划“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培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