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喀什,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盛会即将在此举行,盛开的上海援疆之花——“南疆环球港”,将绽放在“月星上海城” 的枝头。
“月星上海城”是上海最大的援疆项目之一,占地1229亩,规划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是一座超大型的城市综合体。而南疆环球港是“月星上海城”的商业窗口,规划总面积70万平方米。即将开业的一期项目,面积达13万平方米,是一个集酒店、购物、娱乐、餐饮、文化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作为喀什地区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南疆环球港一期开业,不仅将敲响“月星上海城”一期全面投运的欢庆锣鼓,而且将为喀什居民带来一种体验型的品质生活方式。
七年的援疆路,“月星上海城”经历了曲折,播撒了种子,收获了成长!
描绘喀什的蓝图——“月星上海城”
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传递了中央决定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发展新疆跨越式信号。从此,上海各路援疆队伍络绎奔赴喀什所属四县,播撒促进新疆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种子。
在援疆队伍中,闪现了上海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七年前,当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随同上海的援疆代表团前来喀什夏马勒巴格镇考察时,这块土地还是一片农舍和耕地。喀什的蓝图,仍停留在“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想象空间中。
丁佐宏坚信,古丝路从这里经过,新丝路将从这里继续,史诗般的愿景,定会迎来政策的风口。他瞻望喀什的地域价值,结合企业战略布局,怀抱一种使命感和政治大局意识。2010年7月,月星集团联合几家民营股东,决定在喀什城西共同打造能够提升城市能级、造福新疆百姓的精品工程“月星上海城”。
自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提出了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宏图后,“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和喀什经济开发区三大历史性机遇相继聚焦,喀什从最为闭塞的战略后方变成了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月星上海城”也从规划图上的愿景,迅速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月星锦江国际酒店——喀什第一家高品质酒店
“月星上海城”的建设,与其他援疆项目不同,各地政府的对口援疆,是无偿的财政拨款,而企业的产业援疆项目是当地的优势资源,“月星上海城”的商业计划则是造城。因此,前者是政策或资源导向,可以大干快上,立竿见影;而后者则要谨循商业逻辑,根据市场导向条件,逐步凝聚人气。“月星上海城”项目能否复制自己的成功模式?能否在喀什聚集人气?
总部位于上海的月星集团,是一家成长于常州、成就于上海,成熟于国内市场和全球舞台的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家具制造、家居连锁和商业地产。旗下的综合体品牌“环球港”,以英伦范的风采,商旅文的内涵,先后插旗上海、常州、徐州、苏州和沈阳,树立了商业地产转型升级的高大上形象。在中国商业的大版图中,“环球港”现象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商业典范。
喀什是边缘地区,家底薄弱,城市化进程刚刚启动。“月星上海城”项目所在的城西地区,缺少商业配套和人气支持,还得不到“城市向东”的规划支持。这些薄弱的基础条件,决定了月星造城犹如开发绿洲,不断地开疆拓土,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形成相当规模。
因此,“月星上海城”不能采用原先那种一鼓作气、整体交付的短周期开发模式,而要坚持“商业-地产”互动的长周期开发定力:即先树立一个有商业活水源头支持的形象地标。因此,开拓之路没有捷径,而要为后期的“旺市”奠定基础。
2014年6月,“月星上海城”的第一个商业的绿洲——喀什月星锦江国际酒店开业。这是喀什最早按照五星标准配置的高品质酒店,成为喀什最重要的中外商务客人和游客的集散地,同时也确立了“月星上海城”在喀什城区的高标地位,引发了全城向西的注目礼。
如果把“月星上海城”比作围棋,树立形象的五星酒店是一只眼,而凝聚人气的商场是另一只眼,最关键的是将“两只眼”做活,“月星上海城”才能精彩绽放于“旅游+商业+住宅”的棋局上。
南疆环球港——喀什第一个购物中心
喀什是维吾尔族的故乡,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商业文化和地域购物习惯。要在此商业活力的城市中立足,月星集团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014年,第十届喀交会上海分会场设展“月星上海城”,来自上海月星家居的展品琳琅满目。其意愿,一是商业的见面礼,为喀什市民提供一个领略海派文化、感受时尚气息的窗口;二是试水市场反映,集聚人气才气。
为了不断提升品质,即将开张的南疆环球港一期,确立了新的商业思路,即引领休闲购物的时代潮流,以体验型消费取代目的性购物,从传统的“拎带购物”转型为“乐在其中”的体验式。以“功能集聚,生活多彩”为核心,做好商业转型和业态配比的加减法。一方面,压缩传统的购物区域,做好去产能的“减法”;另一方面,拥抱互联网,放大有竞争力的业态,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法,创造了四大亮点。
亮点一:悦时尚。随着健康意识觉醒,运动休闲业已成为本地消费者的新宠。因此商品的布局,侧重于运动、休闲和户外的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等等。
亮点二:悦生活。通过视频导购、消费者以VR逛商场,还可以通过线下大屏购物,打破了地域消费的限制和潮流代差。
此外,儿童业态和沪、疆两地的土特产也是特色之一。
亮点三:悦游艺。游艺大世界,网络竞技、VR游戏等,真人版密室逃脱,在密室中寻找线索,在推理中步步闯关,拼的是脑力,玩的是心跳,并集吃喝玩乐于一身。
亮点四:悦味蕾。美食天地。民族歌舞餐厅将新疆的风情融进美食,将新疆的美食留在味蕾。
古丝路,新商机。南疆环球港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它是一座标志性建筑,还将体现未来更出彩的喀什全新生活品质之路,催生和成就一种全新的品质生活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月星人”拼上了。
文化融合:建设民族大家庭
援疆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不单单是只搞经济建设,作为这一战略践行者,月星集团投资喀什的目的,更注重社会效益。
七年得援疆路,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故事和瞬间。
2012年,月星集团落户喀什不久,已捐资100万元成立了公益事业基金。在“情系援疆、回馈社会”的捐赠仪式上,丁佐宏感慨到:“上海援疆提出的‘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支撑’16字方针,是月星集团援疆工作的行动指南。我相信,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发展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生事业,促进和平稳定,就能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并为喀什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泉。”
“月星上海城”坚持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同胞。项目启动以来,为当地新增了上千个岗位,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了半壁江山,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民族。对于一个以把服务当作核心竞争力的高端酒店来说,随之而来的员工培训、文化融合等问题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员工尽快成长,在员工中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月星集团抽调了企业精兵强将组成援疆团队,他们不畏艰苦,奉献援疆,与当地院校挂钩,聘请专业老师为员工授课,并将骨干员工送到上海等地观摩培训;还设立图书阅览室,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维汉双语专业教材。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背景的人,要在“月星上海城”屋檐下共同工作,和睦相处,文化融合问题成了企业的重中之重。
2014年,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的努尔·白克力前来企业调研,用维语与员工交谈,员工道白:“我们在这里工作很有尊严,老板尊重我们的民族习惯,对我们一视同仁。”
丁佐宏率先垂范。不管工作再忙,他每隔三四个月必来喀什,每次来都要请员工聚餐,从中了解员工特别是少数民族员工的困难和心声。乌孜别克族大妈娜木热木·阿布都热依木是酒店的保洁,她拿出了手绣二年的一幅绣像送给他,感谢酒店建了这么好的平台,帮助自己改善了生活。她说:“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你就是我们最尊敬的亲人。”
文化融合、民族团结不是一个人能书写而就的,它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一个担当。“月星上海城”项目总经理龚涛,离开上海,扎根喀什,一待七年,他对维族同胞充满感情。一次去山里考察项目,车陷冰面,这里举目没有人烟,没有通讯信号。正当他们准备弃车求生之时,一位骑摩托偶过的乡亲,招呼来了一大群维族同胞,合力将车抬出险区,并谢绝了酬劳。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龚涛扶贫的心愿。回公司后,他积极开展结对扶贫工作,每年过节,他给家庭困难的维族同胞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以及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七年援疆路,不变援疆情。只要初心不变,“月星上海城”的每一步发展,是为新疆长治久安添了一块砖,为民族团结大业加了一块瓦,为企业转型升级贡献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