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百姓餐桌筑起食品安全的长城

信息来源: 徐汇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2016/05/18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红透了网络的话语,如今由总经理薛渊和他的团队成员说出来,多了几分厚重感。自上世纪90年代初创业至今,他们紧盯动物电子标识产业,筚路蓝缕,从毫无技术积累到如今被评定为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徐汇区工商联副主席单位——上海生物电子标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目前国际上唯一通过相关认证的中国企业,产品出口至法国、英国等十几个欧美国家。薛渊和团队成员走到了让许多创业者艳羡的彼岸。42项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他们初心仍在,因为他们始终记得,筑起食品安全的长城是他们对百姓对自己的承诺。

1、动物电子识别有了中国产品

故事要从一个只有米粒大小的植入型电子标识说起。当时,这样一个标识完税价超过10元,做成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是50元。价钱虽然昂贵,但是标识能实现动物传染疫病防控与管理,为食品安全装上一道养殖可溯性管理的保险。面对进口设备高昂的价格和层层的技术壁垒,薛渊和团队成员决心不将这份广大的市场拱手相让,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电子标识。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了这个梦想,薛渊和团队成员走上了艰苦的科技研发之路。在没有指导、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他们组建自己硬件和软件部门。8年间,经过无数次失败的积累,终于有了自己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版图;2年后,首条全自动精密电子标识生产线在公司洁净的生产车间开机运转,这标志着少数国家具有较高难度的植入式电子标识的垄断技术被打破,为大规模国产化生产应用铺平了道路,加速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

在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团队成员们加班加点奋战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缩短了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和技术的差距,2005年至今己完成大小各市级项目4个。公司的产品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得到国家农业部的支持,正在着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动植物信息数据库,对全国的动植物信息跟踪和安全防范提供有效的保证。

2、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注水肉、病毒肉,各个都是让老百姓避之不及的词语,紧绷着大家对于食品安全脆弱的神经。如何重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薛渊和团队成员将目光锁定在了物联网和动物电子标识上。

如今,消费者购买特定品牌的猪肉。预包装猪肉产品上都有一张包含了身份信息的“二维码”标贴,溯源系统能使消费者准确了解所购买的猪肉产品信息,从饲养、检疫到屠宰、分割以及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追溯信息,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

这个高大上的技术,足足花了他们六年的时间。从项目调研到实施上线,软件研发团队十几位工程师奋战了186天,共计6万余小时。因为整合系统从硬件到软件都是自主研发产品,且整合溯源过程中的业务逻辑纷繁复杂,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全国首创的屠宰溯源系统,仅仅方案就出了几十套,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软硬件版本数更是过万。大家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有的同事在老婆怀孕最需要关心的时候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同事挂着点滴还在电话中讨论着实施方案;有的同事连奔丧都没顾得上,李畅作为部门负责人,好几次看到有人打着电话偷偷抹眼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系统能够按时交付。

软硬件都开发完成了,实际铺开的过程也浸透了他们的汗水。养殖场屠宰场环境恶劣,到了夏天现场更是使人作呕、气味刺鼻,挑战着忍耐的极限。大家丝毫没有犹豫和推脱,分头到牧场一家一家做工作,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的五十多家牧场工作全部做通,使得项目能够得以顺利开张。经过一年半时间的不断努力,全上海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全部都可以熟练的使用信息化投标平台,完成信息的采集、上传以及查询功能的使用。

3、电子标识行业的未来在中国

通过坚持自主研发,薛渊和同事们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心血,但悉心耕耘之后的收获更为喜人——产品出新率、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并且为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2010年起公司更上一步,引进了ISO14001环境体系,使得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质量和形象大大提升。特别在全球注重环保的、低碳氛围下,ISO14001认证将更加有意义。

上海生物电子标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牵手物联网,让传统的养殖业经营主体有了新的生命力。而未来也许只有将这张网编织得更加多元、稳固,形成更大规模化应用,传统农业物联网信息化道路才会走得更远,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覆盖和可追溯查询。

在《上海市动物电子标识地方标准》获得上海市标准化优秀成果二等奖后,公司团队主要人员正在参与编写行业国家标准。2008年由薛渊带领的团队,因在过去几年在动物识别领域敢于探索和成功应用,公司的动物电子标识产品被国家科技部金卡领导工作小组评为“最佳应用金蚂蚁奖”,受到张琪部长的接见与表彰。现在,公司自行开发和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类动物电子标识中,90%以上出口国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