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六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上通报了关于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协同实践案例的推选结果,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奉贤区人民法院)、区工商联、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的《“法润贤商·护企联盟”六大法治引擎 加大全链条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力度》,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黄浦区人民法院)、区工商联的《凝聚法治合力 依托“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开展优护宜商系列活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虹口区人民法院)、区工商联的《创新“法院+工商联”协同合作模式 共筑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图景》入选。
一起来了解下吧→
“法润贤商·护企联盟”六大法治引擎 加大全链条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力度
奉贤区人民法院、区工商联、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
近年来,奉贤区人民法院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奉贤美、奉贤强”区域建设要求,通过建立高效协同机制、深化纠纷多元化解、畅通企业维权渠道等有力措施,维护了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好做法、好经验。
多方联动,建立高效协同机制
加强区内平台建设,构建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共同体。通过与区工商联、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等单位联合搭建“法润贤商·护企联盟”,共同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加大全链条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力度;发动审判骨干进网格、进园区、进企业,借助多方合力化解系列纠纷20余起。
推进跨区域司法联动,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保障体系。集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法院司法合力,形成四地商事快维协同调解、知识产权司法资源共享、司法执行异地拘留同步办理“三位一体”的新格局。
打造商事调解联动平台,构建商事调解新机制。启动市场化调解,探索与奉贤区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若干意见》,东方美谷调解中心等8家商事调解组织陆续入驻区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开展商事调解,调解成功率达19.85%。
创新审判理念,深化纠纷多元化解
开创商事纠纷化解“跨前两步法”,成为企业管理“啄木鸟”。精心审理商事案件,对证据薄弱、应诉能力差的企业,跨前“一步”,加强解释说明和现场调查,尽可能还原事实真相,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性。在此基础上,跨出“第二步”,对相关企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经营、管理问题,发出司法建议书,帮助企业完善公司内部制度,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及时总结审判经验,成为常伴企业的“智多星”。连续发布《保护营商环境商事审判白皮书》《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每年推出商事、知产审判典型案例,梳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奉贤区人民法院保护营商环境举措被人民法院报等媒体转载,相关审判白皮书获奉贤区委领导批示肯定。
凝聚法治合力 依托“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开展优护宜商系列活动
黄浦区人民法院、区工商联
近年来,黄浦区人民法院会同区工商联,担当作为、协同发力,依托“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开展优护宜商系列活动,共同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服务机制:靶向对接企业全周期需求
立体化普法体系。线下通过定期举办“三合一”巡回讲堂,每季度选取股权纠纷、跨境合同等典型案例,邀请人大、政协、企业代表等开展“庭审观摩+法官讲评+企业互动活动”,法官围绕前沿问题、典型案例、司法实践经验等内容进行授课,覆盖企业代表300余人次;线上架构“云普法”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普法我‘知’道”等栏目,以动画、短剧、微案例等形式解读国际规则。
嵌入式驻点服务。定点、定时、定人进行巡回审判及驻点咨询,坚持每月一次巡回庭审,每季一次巡回讲座,每半年一次庭审旁听,每年一次典型案例和白皮书发布;组建“优护宜商ing之队”,进驻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嵌入式进楼宇收集企业痛点127项,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提供定向法治体检,针对老字号、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差异化需求,发布法治服务手册、白皮书等千余册,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
长效治理机制:协同联动优化法治生态
协同研判预警。同区工商联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建立“季度会商”机制,围绕企业在合同、股权等领域的共性需求,通报典型案例与趋势研判,区工商联反馈企业涉法痛点,精准把握经营主体法治诉求,形成法治护企合力。制定司法预警清单,梳理股权代持、二次元IP侵权等高频风险,发布“红黄绿灯”警示规则,发布白皮书,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指引。
双轨分层调解。前端由区工商联预筛,简易纠纷快速调解就地化解;后端人民法院审理,复杂案件导入“委调e空间”,由“法官+行业专家”进行联合调解。提倡非诉优先,推动调解、仲裁、诉讼协调配合,实现能调则调、适仲则仲、当诉则诉,确保司法供给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赋能基层治理。加大司法行政衔接,联合区工商联等职能部门,联动新天地楼宇法治论坛等平台,召开民营经济圆桌会,围绕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展的法治建设环境等方面,深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入融入社会治理,形成优势互补的府院联动工作格局,共同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特色品牌。
创新“法院+工商联”协同合作模式 共筑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图景
虹口区人民法院、区工商联
自2012年至今,虹口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协同共进,持续推进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工作,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非公经济法治论坛”搭建平台
虹口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紧密协作,通过召开论坛,联合发布审判白皮书、举办研讨会、开展法律讲座等形式,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一是主题每年推陈出新。从融资、公司治理等传统问题到聚焦物流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等虹口区域重点行业,发布多篇审判白皮书,为企业总结法律风险,提供法治建议。二是持续丰富解纷路径。论坛拓展虹口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商会、调解中心的协作,建立了商会调解机制,促进商事调解市场化新发展。三是同步搭建沟通机制。论坛吸引多方参与,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行业协会、企业代表、高校等多方合作搭建平台。
“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工作室”精准服务
2022年12月,虹口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共同揭牌成立了“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工作室”,进一步深化法院与区工商联的合作。一是多次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邀请高校教授、资深法官等走进数字音乐行业、货运代理行业开展讲座。二是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主动对接民营企业法律咨询服务需求,解答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三是走访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提高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策略,实现法官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法治助企包”数字助企
2025年3月,虹口区人民法院创新发布“法治助企包”,通过数字触达路径,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法律风险防范司法服务。一是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案例库”。通过在“随申办”中嵌入的“诉助宝”小程序、虹口区人民法院和区工商联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拓宽法律风险科普的广度。二是开设“法治营商大讲堂”。邀请法律专家及资深法官授课,持续传达法理逻辑、传播法治精神。三是联合邀请企业家代表担任“法治营商服务观察员”。通过组织建工行业商事纠纷化解座谈会、开展北外滩巡回审判、发布共创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等,切实提高了法治助企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