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与信心,上海民营企业的韧性密码

信息来源: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浦江同舟   |  发布日期:2025/04/18

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与国内产业竞争加剧的当下,上海正以非凡的定力与信心,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从东海之滨的金山区到沪宁沿线的普陀区,民营企业们以技术为刃、以创新为帆,政府以服务为舟、以政策为桨,共同构筑起抵御风险、开拓未来的坚实防线。来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相关报道→

一、定力:死磕技术,突破封锁

“做难而正确的事,才能真正掌握未来。”上海升翕光电科技董事长轩景泉的这句话,不仅是企业的座右铭,更是上海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缩影。这家扎根金山区十年的企业,专注于OLED蒸发源设备的国产化研发,直面国际技术封锁。“今年一季度,我们成功中标中国乃至全球首条8代线性蒸发源订单,金额高达6.55亿元。”

不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早晚受制于人。”轩景泉坦言,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企业选择死磕核心技术,用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如今,升翕光电不仅成为国内唯一掌握蒸发源核心技术的企业,还为京东方等全球面板巨头提供设备支持。“我们有‘心脏’了,但整个‘躯体’还在路上,未来还有更多挑战需要攻克。”

同样在金山区,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的跨越。董事长王珣回忆,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选择以技术赋能东南亚、欧盟等市场,带动中国供应链“组团出海”。“去年,我们帮助一个东南亚国家成为当地汽车市场的第一品牌,整个供应链和研发技术都来自中国。过去三年我们销售收入增加了100%,净利润增加了400%。”

二、信心:政府护航,企业腾飞

在上海,定力与信心不仅来自企业的自我突破,更来自政府的精准服务。金山区最新发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60条,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龙创汽车设计正是受益者之一。作为金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的链主企业,王珣带领区内数十家企业将足迹嵌入“一带一路”的版图。“从关税、海关到知识产权保护,区里提供了非常切实的支持,让我们能够带着中国供应链走出去,赢得全球客户的信任。”

在普陀区,政府的服务同样细致入微。针对企业反映的“多头检查”痛点,普陀推出“首违免罚”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机制,去年免罚金额超700万元。普陀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刚表示,他们还成立了商事调解委员会,为企业出海提供法律和人才支持。“我们希望在政策调整中更加精准,在企业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

三、韧性密码:聚焦主业,深耕创新

在普陀区,69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比超93%。这里的定力,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与对主业的聚焦。波克科技从游戏开发跨界到“游戏+医疗”和“游戏+教育”,累计纳税超70亿元;华明电力凭借300多项专利,在电力变压器分接开关领域稳居龙头。

上海致达智能科技董事长严文统认为,越是环境复杂,越要锚定主业,以技术突破构筑核心竞争力。“我们正在新兴领域加大投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稳扎稳打,增强抗风险能力。”在他看来,信心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同频共振,来自对未来的清晰判断。

定力是锚,信心是帆。上海民营企业用行动诠释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深刻内涵。从实验室的蒸发源到东南亚的汽车工厂,他们以技术创新为刃,以模式创新为帆,穿越周期,驶向未来。

未来,上海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向内深耕、向外开拓,共同织就一张应对不确定性的大网。轩景泉告诉记者,他们已开始攻关下一个“难而正确的事”,“挑战下一个‘卡脖子’技术,只要是真的源于内心,把它当作使命来做,最终一定做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