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前夕,位于嘉定区的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百蒂凯”)正忙着参与绿叶菜“助农”销售。该合作社所在的“嘉定蔬菜”微信群,有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也有各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当群里有请求帮助销售绿叶菜信息时,合作社会根据情况对接市场。
眼下,城市居民对绿叶菜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百蒂凯作为嘉定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衡量了自身保供能力后主动伸出援手。近些天,他们迅速组织推出了直供社区的30元绿叶菜公益团购套餐,包含4个品种共6斤。因亲民的套餐价格、新鲜的蔬菜品质、及时的配送服务,受到了市民的好评和欢迎。无疑,这是市民、菜农共享双赢的暖心行动。
多渠道销售,绿叶菜套餐受追捧
近日,百蒂凯生产基地异常忙碌。几位工作人员忙着分拣蔬菜,还有几位工作人员将打包好的蔬菜搬上冷链物流车。随后,几辆贴着通行证的菜篮子冷链物流车陆续驶出基地大门。
“爆单了!”百蒂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天,我们的绿叶菜套餐在线上一开放,就被抢光。原定每天下午四点截单,没想到早上九十点钟就被抢完了。”4月30日,百蒂凯率先在自家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商城上架了这款30元的绿叶菜蔬菜套餐。5月1日,在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协调下,绿叶菜套餐又在“我嘉生鲜”平台上架。随后,百蒂凯成功对接“鱼米之乡”平台。自绿叶菜套餐开通以来,每天都能接到3500多份线上订单。“除此之外,我们还及时更新了与本区菊园新区、外冈镇、马陆镇、安亭镇等街镇的保供对接信息,多渠道供应市民的绿叶菜消费需求。”
为了保障供应,拥有近1000亩生产基地的百蒂凯,将原先以甘蓝、芝麻菜等为主的种植品种结构调整到了以生菜、鸡毛菜等绿叶菜为主。作为“机器换人”示范基地,百蒂凯也合理规划了种植茬口来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也都实行闭环管理,每日对生产、包装、配送各环节实施全面消杀。“确保防疫安全就是对消费者负责。”该合作社负责人说。
日购3000斤,解中小农户燃眉之急
正值绿叶菜采收季。没有保供资质、未获得通行证的中小经营主体虽然获得丰收,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受封控影响,传统销售渠道对接不上,线上平台也不会操作,地里有菜,却卖不出去。
“还好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在疫情之前就建立了面向全区蔬菜合作社的交流群,我就想到在上面发个信息,看看有没有谁可以帮忙销售一下。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百蒂凯的回应。”一家位于嘉定工业区的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区农业农村委和大企业的帮助着实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4吨绿叶菜很快就销售完了。
“我们看到滞销信息后,会根据自身能力确定采收量,可以的话就与农户对接,在保证质量情况下,我们会去上门收购菜品,做好分拣包装,然后全程冷链配送至社区。”百蒂凯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每天都能收到4-5家滞销合作社的反馈,还有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和街镇农办相关负责人统计后发布的相关信息,每天绿叶菜收购量在3000-4000斤。“农户和市民两端都有需求,我们的作用就是做好他们之间的衔接。”百蒂凯合作社负责人说。
消费者吃上新鲜平价的绿叶菜
“终于吃上绿叶菜了,不用天天洋葱土豆了。”“这些菜真的很新鲜啊。”“每个品种都有独立的小包装,干净、讲究!”市民对30元绿叶菜套餐的反馈十分热烈。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如何确保不耐储存的绿叶菜在运输途中保持新鲜,显然是合作社需要面对的一个考验。
百蒂凯对此显得胸有成竹。“我们很早就通过政府的科技兴农项目在安亭基地建立了保鲜冷库,如今,外冈基地保鲜库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两个冷库至少可以容纳6000吨蔬菜,可实现蔬菜采摘后的预冷处理。我们还有全程低温的包装环境,直送社区的套餐都是通过菜篮子冷藏车进行运输的,全程冷链,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让绿叶菜保持新鲜,这是我们保证菜品质量的关键。”百蒂凯负责人说。
细心的市民发现,百蒂凯这次推出的绿叶菜套餐价格十分亲民。“6斤才卖30元,平时他们家的菜都没这么便宜啊!”购买了套餐的市民王先生不禁感慨。他是百蒂凯的老客户,疫情前喜欢回购他们家的有机净菜制作色拉。“我们这次确实卖得比疫情前还要便宜一些。比如鸡毛菜,我们平时卖8块钱一斤,这次折合下来在5元一斤。”百蒂凯负责人表示,疫情当前,希望大家都能吃上平价菜,企业、农户也都要对销售价格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嘉定区域内,中心城区如虹口、静安、闸北、徐汇、黄浦、长宁、普陀、浦东等地的60多个小区的居民也吃上了百蒂凯的绿叶菜。为了提高配送速度,合作社将符合运输条件、具备通行证的15辆冷链物流车实行“分区包干”制,同一配送区域由熟悉线路司机专职配送,一天两次,努力做到不隔夜配送,确保新鲜蔬菜及时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