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逸:践行绿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信息来源: 松江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2021/08/05

2020年4月下旬,新疆伊犁河谷草原渐绿,杏花遍野。三辆从中国天津发运、搭载70米长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百吨重挂车,经过碧蓝的赛里木湖和雄壮的果子沟大桥,沿着连云港—霍尔果斯公路末段,奔赴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

4月25日,这批风机叶片与先期抵达霍尔果斯口岸的86吨重主机舱、轮毂、风机散片等装备胜利“会师”。

疫情之年,危机之下,越是特殊时期,越考验企业的韧性。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执行也曾面临来自疫情的挑战。为保障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50兆瓦风电项目进度,我们在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公司中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远程管理的方式,先后克服了人员和货物无法出境、吊装公司不能履约等重重困难,边防疫边复工,推动哈萨克斯坦50MW光伏电站如期并网,成为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中2020年首个落成的项目。

在疫情的阴霾下,我们坚定信心,一边狠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边有序复工复产逐春光。公司履约能力得到了一致好评,在驻在国、在行业中积累了信誉。

有人说我是年轻的90后企业家,其实和我同样年轻的,是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毕业归国的我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就业还是创业?我反复思量,选择了后者。翻阅党史,回望过去,我们无法忘记,一百年前,无数正值青春芳华的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浴血奋战;一百年后,沐浴着和平春风成长起来的我,毅然选择走上实业强国的人生道路,用奋斗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我的创业时代始于“十三五”,奔向“十四五”,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是我的“指南针”。2015年11月,寰泰能源正式成立。随后,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我们在“一带一路”首倡地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了第一座光伏电站,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开拓。中国制造,能源出海,寰泰使命在肩。

然而,中国能源走出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寰泰进入前,哈萨克斯坦已有来自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应商,给出的电价都很有竞争力。如何出奇制胜?如何突出重围?这无疑成为了摆在寰泰面前的一道绕不过的难题。

为此,寰泰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当地的运行实际,推出了“100%中国制造、100%哈国施工”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寰泰不断优化电站设计方案,在当地实现了约合0.2元左右的度电成本,较同行业更低。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寰泰通过12列中欧班列,将30余万块光伏组件从国内运输到项目现场。

这样一来,既带动了国产光伏组件、电力设备的出口,又改变了哈萨克斯坦新能源设备长期由欧洲品牌垄断的局面,降低了电站建设成本。2020年,寰泰在哈项目实现外汇收入2150万美元,带动18亿元国产设备出口,实现了“双赢”。如今,寰泰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6个累计380MW新能源项目已全部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清单”。

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员,一名90后创业者,在五年创业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是党对民营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为企业的发展装上了“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上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在支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受邀参加了李强书记主持的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座谈会、外交官与长三角民营企业家交流等活动,为“走出去”创造了更多机会。疫情袭来,市工商联及时组织民营企业境外疫情防控专题讲座,使我们的防疫工作得以做得更周全,新冠疫苗出来后,我们第一时间得到了接种的名额。“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全面上线后,也使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上海这座投资便利、行政高效、管理规范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能源出海,奋斗有我!中华复兴,奋斗有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寰泰能源创立的初心是希望通过在全球投资安全、可靠、清洁、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根本转变贡献力量,为建立生态文明社会创造价值。在探索绿色能源的漫漫征途上,我们初心未改,热忱依旧;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航程中,我们斗志满怀,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