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山东沂蒙山区有一家山楂食品加工商,由于经营失误,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产。供货的农民兄弟们,望着地里即将成熟的大片山楂果,心急如焚。得知这一消息,我立刻赶到当地,决定无偿借款给该企业收购原料,帮助其恢复生产。有人说,这样可能让投入石沉大海。但我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看到农民兄弟蹲在地头,眼巴巴地看着山楂要一点点烂在树上时那绝望的眼神,便毫不犹豫地迈出了这一步。
正是这一步,使其从原来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如今当地的扶贫龙头企业,并有能力带动12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信心满满地走在脱贫奔小康的大道上。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浙江临安的小核桃,被它独有的味道和口感所打动。然而当我看到种植小核桃的农户们守着堆成山的小核桃,却发愁不知该卖给谁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帮他们一把。
勤劳、能干的种植户章南平种的小核桃品质很好,可由于技术落后,加上没有销路,他的小作坊正面临倒闭。于是我就决定与他合作,委托他收购当地农民的小核桃。但那时交通不便,运输成本特别高,从那里采购小核桃到上海去卖,基本不怎么挣钱,这让我当时差点打了退堂鼓。
但每次去进货,看到章南平和他身后那一大群农民兄弟渴望美好生活的眼神,我就提醒自己:“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帮助他们。”就这样,来伊份以微薄的利润一直扶持临安小核桃多年,累计收购10多亿元,帮助种植户们脱贫奔小康。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颁布。我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坚持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当标杆、作示范、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鼓励已经致富的章南平等供应商扩大再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如今,来伊份销售出去的小核桃可以绕地球7圈。章南平的企业已经是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实现持续增收。2015年11月25日,李克强总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乘坐中国高铁,招待贵宾的零食就有来伊份的小核桃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来伊份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产业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地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而是用产业更新的理念,让农民脱贫,让农村兴旺,让一方水土能够养活、养好一方百姓。近十年来,来伊份的产业链涉及全国25省近230家供应商,销售农副产品累计超过350亿元,带动3万多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建立来伊份商城APP,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农副产品直采直销。
可以说,来伊份用完整的产业链和便捷的互联网,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来伊份十多年的扶贫经验表明,现阶段脱贫攻坚需要核心产业、龙头产业的嫁接,而民营企业正有能力成为产业在当地发展的引路人。
在我的带领下,来伊份投身脱贫攻坚战以来,对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比前5年增长了4倍多,累计间接带动了6000多户贫困农民,增收5.44亿元。农民兄弟的成长和收获,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所创造的来伊份产业模式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2017年,由我倡导发起,来伊份出资998万元成立了来伊份公益基金会。2018年,基金会对全国贫困地区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累计覆盖新疆、云南20多个区县,共培训1200人。今年7月,基金会出资30万元参与了“上海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项目”——青海果洛州久治县社会服务试点项目的认领。
在微信朋友圈里,我曾写下了这样的话: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来伊份必将坚持“扶志、扶技、扶资源”的发展之路,让贫困农户的脱贫之路走得更稳、更精准。思农、帮农、扶农是来伊份的宗旨,也是我的信仰。来伊份在产业扶贫道路上取得的成就,让我在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奖项珍贵,但对我而言,是鼓励,更是鞭策;对来伊份而言,是肯定,更是新的起点。
扶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不敢有一丝满足和骄傲,我深知,来伊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成长为千千万万贫困农民可以依靠的大树,是因为有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有农民兄弟的无限信任。幸福就是始终把农民兄弟装在心里,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精准扶贫,民营企业义不容辞;产业扶贫,民营企业大有可为。未来,来伊份还将继续做好发展规划,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大势相结合,做到顺势而为,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丰收。我们要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为乡村振兴和人民幸福贡献来伊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