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弘扬新时代“沪商精神”,甘为“产业招商”孺子牛

信息来源: 松江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2021/06/15

上海是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长期以来,经过一代代沪商的接续奋斗和努力拼搏,创造了辉煌业绩,孕育了独特的沪商品质,形成了以“爱国、敬业、诚信、进取”为内核的沪商精神,体现了工作、生活、奋斗在上海这片热土上的民营企业家的集体意志。

从外企工程师到“第一代产业项目招商人”

我出生于革命家庭,严谨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爱国敬业,讲究细节,讲究认真”的精神。1993年,松江工业区管委会成立招商小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当时我正在一家外资企业画了3年的图纸,那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不了解招商人员具体是干什么,但觉得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投身于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是一件光荣的事。正是这种“爱国”的“沪商精神”让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松江的建设发展。我毅然辞去了外企工作,通过层层面试,终于当上了一名招商人员,也是松江区第一代招商引资人员。

然而那时的出口加工区还是一片农田,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无异于平地起高楼。每天要坐4-5个小时的长途汽车跑市区的高楼大厦发松江的招商宣传单,20多层的楼要一层一层挨家挨户的去问企业“是否需要厂房”……让我很快尝尽了“招商人员”的辛苦。当初坐办公室画图纸喝咖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从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作为松江人,我们当时都憋着一股劲,充分发挥“四千精神”,即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让更多优秀的外资企业来松江投资开发。

当时我们跑得最多的有虹桥国贸大厦、外滩联谊大厦和瑞金大厦等地,因为那里是有名的涉外商务楼,外资银行和涉外商务办事处集聚一堂。我们就拿着资料和名片,一层一层、一家一家找企业谈。当时很多外资企业都不知道松江,经常会问:松江属于江苏还是浙江?是不是要坐火车去?所以成功率非常低。后来,通过不断地“跑腿”和“磨”嘴皮子,渐渐“啃”下了一些“硬骨头”。第一波是日资企业,随后是百事、道康宁等欧美企业,再后来是国基电子、台积电等台湾大企业,纷纷选择到松江“安家”。其中,我本人参与洽谈的就有近100个项目。凭着“敬业”的“沪商精神”,我还获得了“松江区十佳外资招商员”“松江新长城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2000年松江出口加工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十四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一,并成立了招商筹备组,我也有幸成为了招商筹备组的成员之一。分别为A、B两个区成功招商了第一个项目,还主谈成功了日东电工、松下、索尼、报喜鸟、KUKA等知名企业项目,开启了松江出口加工区的繁盛之路。

从体制内出来创建“企福”招商品牌

小时候,外公常常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咱得像党一样无私坚强。虽然我在招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可是我时刻牢记外公和父亲的谆谆教导,要传承红军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弘扬“诚信进取”的“沪商精神”。2001年,为响应松江工业区管理委员会鼓励青年干部下海创业的号召,我和另一位伙伴从体制内出来创建了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企福集团的前身)。从安稳的公务员到一名没有任何归属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我又做了一次“为很多人不能理解的选择”。2006年我们开发建造的第一幢商务楼“企福天地”落成,在工业区的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没有公交车,我们去政府沟通请求开设一个站台;没有餐饮、住宿,我们去一家家招进来……就这样,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招商,用“开拓进取、敢闯敢试”的“沪商精神”,在1年不到的时间,把整幢12层高的大楼及裙房全部招满,有外资企业,有上市公司总部,有知名律所……《创下了松江商务楼招商“神话”》(当时《松江报》报道)。

此后,我们便接连开发建造了多幢商务楼和产业园区,招商和物业管理服务都是我们自己在做。历经20年的发展,企福集团已从一家单纯的物理空间提供者发展成为集招商运营、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园区运营商。目前在上海市松江、奉贤、金山等区域运营管理53个楼盘(包含48个科技园区、5幢商务楼宇),物业管理服务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常年服务企业近1000家。企福集团用“诚信”的“沪商精神”,遵纪守法办企业,连续5年获评“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并获得上海市级科技孵化器、松江区专利试点示范园区、松江区星级优秀产业园区等多项认定。

我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除了自身创造财富,更多要想的应该是怎么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不光是企业,其实每个人生命的意义也在于此。企福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始终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不断升级。从创立初期的“帮助企业解决建筑办证难题”“为企业提供优质选址服务”,到“科技园区运营商”“围绕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完整闭环服务”,再到“企福让企业产值上亿”。企福要做的不仅仅是招商和物业管理的工作,更要成为园区入驻企业的成长导师,助力企业成长发展。

作为松江区政协委员,我每年积极为松江区产业招商工作积极建言献策,累计撰写相关提案文章近20篇,并有多篇提案被评为“年度优秀提案”。2014年12月我有幸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成为上海50名获得此殊荣的企业家之一,并受到时任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的亲切接见。

当前,上海市已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一轮大机遇。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平台”和“服务”狠下功夫,为新一代沪商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通道和服务保障。作为民营企业家,要弘扬“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沪商精神”,坚定不移地坚守实业、创新发展,树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