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开天集团:施慈行善 博爱厚德

信息来源: 松江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2020/07/24

上海开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开天集团)是创建于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家松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2001年转制为民营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开天集团已从当初年建安产值几亿元、年利润几百万元,发展成为一家年建安产值逾20亿元、年利润3000万元、拥有国家一级建筑资质、跻身上海市建筑施工30强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开天人深深懂得,开天集团在建筑市场上能一路驰骋发展壮大,除了全体员工拼搏努力之外,还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受助于松江社会各界的厚爱和鼎力支持。对此,开天人始终抱持着深深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而回报这份感恩最好的行动,就是尽力报效奉献社会,彰显企业公德良知。

爱释责任暖万家

2001年在国家改革的浪潮中,开天集团从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的性质变了,但公司董事长金裕龙却提出“三不变”:坚持党的领导不变;保障员工主人翁的地位不变;对社会和教育的公益奉献不变。从此,开天集团将铮铮誓言融化在企业的文化中,落实在日常的行动中,积极挑起社会责任的重担。在公司改制10周年庆典之际,近400万元的庆典费用全部捐赠给松江区慈善基金分会;在抗震救灾、特奥会中,用大爱送去真情,慈善捐款近100万元;在松江区精神文明创建中,捐赠400余万元用于历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资助养老机构等设施改造捐款达200万元;资助公益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等项目50余万元;开天集团与澳大利亚轮椅基金会取得联系,不辞辛劳无数次远洋牵线搭桥后又主动承担了昂贵的运输费,终于使价值30万元的166辆残疾儿童专用轮椅车漂洋过海来到了上海,将陪伴渴望自由的166名阳光宝宝们幸福成长至14岁;自2018年起,开天集团与松江区红十字会签订定向捐款协议,连续三年每年向“生的希望”——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助博爱项目捐助10万元。此外,公司还鼎力相助松江区慈善基金分会开展10周年纪念活动等。

心系教育润学子

实践证明,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发展是每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必然之举,开天集团的慈善义举如潺潺之水洒向弱势群体。慈善助学播撒爱的希望,如2004年,先后为松江一中、松江二中建造“逸夫楼”、综合楼和“开天馆”,为松江二中、松江一中的学生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和“奖学金、学杂费减免制度”,助学款达500万元,为那些勤奋好学的莘莘学子和大学城的外地孤儿大学生送去了助学款,给予需要帮助的特困生圆梦的力量;2017年,开天集团开展了“蓝天下的蒲公英”系列助学项目,每年捐赠25万元用于为浦南七所学校的低保、低收入、边缘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持续性课业辅导;为优秀教师建立奖励制度;为云南、新疆等贫困地区学校送去100余万元的教学电脑等,将爱洒向更远方。

情系农村惠民生

作为松江区的本地企业,开天集团总勉励自己不能忘根、忘本,时刻想着为农村、农民做点什么。

“以前看戏看演出,我和老伴要走一个小时到邻村,现在家门口也有这么好的场地了!每天饭后我都到村里的小花园转转,去健身的地方活动一下,感觉身体都比以前好了!”泖港镇曹家浜村70多岁的方伯对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赞不绝口。此外,水槽、炉灶、桌椅碗筷、消防设施等一应俱全的公用厨房也是开天集团助推的产物。

其实,开天集团在得知泖港镇曹家浜村集体经济薄弱后,便着手为村民谋福利了,主动提出实施帮扶计划,由区政协牵头与曹家浜村党组织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才有了这些广受好评的公共设施。

近年来,开天集团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曹家浜村的村容村貌、道路建设、排污设施维护、普法宣传、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等实事项目。并在每年春节、“七一”等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

通过商贸型招商引税的方法,为曹家浜村带来了2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泖港镇党委书记张金弟说:“以前曹家浜村的集体经济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属于贫困村,现在通过招商引税等措施,不仅完成经济考核指标,还走在全镇前列。可以说,通过结对共建,曹家浜村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据不完全统计,开天集团参与各类慈善捐款捐物达5000余万元。公司董事长曾这样告诉员工:“创造财富让人尊重,拥有财富也让人尊重,但用好财富更让人尊重,企业家也是社会的公民,一个公民拥有一份权利,同时也拥有一份责任。”一家民营企业开展慈善救助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施慈行善,博爱厚德感召作用是无穷的,开天集团对责任与义务的唤醒,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让慈善成为滋润困难群众的雨露,温暖心田的阳光,感受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