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8时30分08秒,第一只口罩从自主生产组装的半自动口罩机滑落而出的瞬间,曹路镇第一条口罩生产线成功落成运行,也预示着曹路镇从纯口罩输入镇跨越成为口罩输出镇。而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曹路镇商会理事企业上海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的敢为人先与勇于担当。
上海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是一家坐落于曹路镇工业园区,从事加工、制造、销售羊毛衫、服装、针棉织品等的服装企业,这样一家与口罩生产毫无关联的企业又是如何实现口罩生产的呢?
企业负责人解释道,这源于一次与曹路镇相关领导的对话。当时正值复工前夕,因疫情该企业员工需佩戴口罩,便询问政府是否能够对企业给予口罩支援,对方的回答一语惊醒梦中人:羊毛衫与口罩生产有相似之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若企业能进行口罩生产,政府将尽全力支持。
自此,企业信心满满的带领团队,全力采购原材料设备,在购买口罩机过程中,面对机器缺失30多个零件的困境,公司依托商会及自身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了零部件的配备问题。生产过程中采取通宵两班制,原管理层干部转变身份上一线,冲破重重阻隔,截止2月28日,第一台机器正式运作,生产线日产口罩6万余只,待后续3台机器到位后,公司有望于3月中旬达到30万只/日口罩的生产量。短短14天把想法变为现实,毛萍华董事长高度肯定了政府及商会以“店小二”精神,为企业提供的精准对接服务。
快速聚焦、全面部署
镇党委政府在了解到上海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有意愿新增口罩生产线后,成立专项服务工作组,主动对接企业,镇党委书记苏国林、副镇长(商会名誉会长)汪阳第一时间来到企业了解口罩生产困难并对原材料供应、证件办理、用工紧张等难题一一作了针对性部署。
抓实关键、强化举措
“企业员工不到位,复工是句空话。”针对华翔企业用工的关键问题,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分类管理,要求对符合复工条件的员工“不卡、不拖”,主动办理相关出入证,对暂时不能复工需隔离的员工,分情况采取不同举措:一方面对居住在村居的员工,要求企业和村居加强管控联动;另一方面对居住在企业宿舍的员工,协调相关宾馆按单间标准,解决宿舍无法满足隔离条件的困境,确保近160名员工顺利渡过隔离期。目前,华翔548名员工中,复工人员已达390人,复工率达到71.2%。
目前曹路镇正在统计企业用工难点、岗位堵点,下一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将共同开展劳动用工招聘,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优化服务、一站送达
生产线的调整势必要启动相关证照的办理程序,为尽可能缩减办照时间,使企业尽快投产,曹路镇建立专人驻点制度,实施“保姆式”服务,指定企业服务中心专人对接,同时积极协调新区市场监管、科经委等部门精准指导,主动跨前、上门审核,当天就办理好了营业执照变更、主管部门批复、企业标准备案等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