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土地上的大豆田一望无垠。这里是浦东新区工商联副主席企业——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协作建立的大豆种植基地,占地20万亩,每年可提供4万吨优质安全的非转基因大豆。在浦东宣桥、江苏东台等地,上海清美也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成立20多年来,上海清美生产的豆制品、面制品等30多个系列500多款产品,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公司董事长沈建华自豪地说:“‘清美’品牌是长三角‘早餐工程’的一个大大的放心标志。”
技术创新背后的推动力
“提供健康生鲜食品的必要条件就是绿色、新鲜、健康、成本可控。”沈建华介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海清美通过研发引进,建立起了最先进的冷链和中央净水系统。“设备生产线的研发创新,最需要的就是钱!因此,对我们来说,减税降费的意义重大。”沈建华坦言。
对于减税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公司财务人员杨石军知道得最清楚:“企业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同时,享受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和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仅2018年一年,我们便享受到1200多万元的税收红利。这些资金很大程度地回流至研发环节,为企业的创新之路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
减负,就能轻装上阵大干一场
今年4月1日,《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实施后,杨石军迫不及待地算起了减税账:“增值税税率下降后,公司比照去年经营口径,预计可直接减税约800万元。不动产待抵税额一次性补充抵扣政策,使得公司原有的400万元待抵扣进项税一次性抵扣,增强了资金流动性,对于后续持续投入形成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对于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包”,董事长沈建华表示,有了资金支持,上海清美将轻装上阵,放手大干一场。这两年,上海的大街小巷出现了百余家“清美鲜食便利店”,这是上海清美打造的线上线下融合的鲜食服务平台。“今年初我们原本计划新增鲜食便利店300家。现在,在减税降费等诸多因素的考量下,我们决定在原计划基础上再增加300家左右。”沈建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