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工商联副会长单位相宜本草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 宝山区工商联   |  发布日期:2018/10/25

10月16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京联合举办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暨扶贫日论坛,授予100家民营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光彩会会长徐乐江宣读了关于表彰100家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的决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会副会长谢经荣主持会议。

上海相宜本草化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次上海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获此殊荣,董事长封帅女士参加会议并代表企业上台领奖。

相宜本草致力于中草药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有18年,深知药材道地的重要性。药材生长地的地域、海拔、土壤、空气湿度、昼夜温差等多种复杂因素都会影响中草药的药性。一方面,适宜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道地药材的种质;另一方面,生长年限也是道地中草药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达到一定年限的药材,其药用价值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可药用。

为了人工培育种植出道地红景天,相宜本草研究人员的足迹遍布四川、云南、西藏和新疆,历经数年,考察了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采集红景天药材样品及标本15批7个品种。再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和验证,终于找到了最为道地的川藏大花红景天,并确定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原山区是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

确定品种之后,相宜本草与专注红景天研究十余年的西藏农科院合作,于2016年5月启动了第一个中华本草养护行动——红景天人工种植项目,并在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洛村建立了第一个红景天种植基地,首期种下3万株红景天幼苗。

“我们村是个贫困村,红景天基地的落成,对于整个村子都是一桩喜事。我们对红景天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村里的壮劳力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可以在基地里务农赚取劳务补贴,家里的老弱妇孺也有得到了照顾,村里的孩子也乐了。”白玛曲宗说。

因为洛村红景天种植基地的落成,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在基地务农,收入得以提升,生活得以改善,以往单纯依靠外出打工方式赚取劳动报酬的方式也被替代。口碑相传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参与基地的种植和管理,产业留人真正实现了当地村庄的和谐稳定发展。

为了感召更多的当地藏族同胞参与到红景天种植中来,2017年5月,相宜本草在洛村又种下3万株红景天。2018年3月,为了进一步提升红景天种植技术,白玛曲宗被选入西藏农科院学习红景天种植管理技术,由研究红景天种植18年的白玛玉珍老师亲自带教。

2018年5月,相宜本草在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建立了第二个红景天种植基地,并种下1.5万株红景天。在春播仪式上,相宜本草创始人兼董事长封帅女士表达了“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一定要把红景天的人工种植做成功”的决心。

索珠乡基地的落成,标志着红景天种植向着规模化种植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不同的环境下积累野外大田种植经验,可以进一步摸索标准化人工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道地红景天的存活率。同时,在索珠乡基地,相宜本草建立了红景天种植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其中,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善生活、巩固脱贫成果。

除此之外,2017年6月,相宜本草捐赠设立的公益基金会还启动了“雪域太阳能供电计划”,为洛村48户贫困家庭免费提供太阳能供电系统,不仅帮他们解决了用电难问题,还为全村全年节约电费约4万元。2018年5月,相宜公益基金会还与山南地区桑日县医院合作,开展“送医入村”医疗扶贫项目。基金会共向县医院采购药品4.5万余元,儿科、内科、妇科、五官科、外科等科室医生在村民家门口悉心诊治和接待每一位村民,解答他们的各种病患疑问,并根据病情开方发药,指导他们用药。

作为东部地区的企业,相宜本草始终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打好扶贫组合拳,坚持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社会扶贫”的号召,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因为相宜本草深信,企业的成长有赖于国家的发展,而反哺社会既是企业报效国家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这条由红景天串起来的生态—产业扶贫链,使濒危的红景天物种受到保护,得以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发光发热;当地藏族同胞借此既可掌握一门种植技术,也实现了生活改善,使精准脱贫落到了实处;市场上不但不会再出现道地中药原材料的断供,而且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护肤产品,既实现了多方共赢,又为探索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公益扶贫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