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陷阱

信息来源:  |  发布日期:2012/04/09

 欧债危机可能还要持续数年。外部救助无益于构建变革所需的社会共识。中国不应当救助欧洲 

                                                                                                        -----谢国忠 

欧债危机可能还要持续数年。其解决方案要求南欧多国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彻底改革。这两点都有赖于民众的认同与合作,现在尚不可行。外部的救助或投资只能拖延危机,帮助政客们维持现状。

欧债危机最终不取决于希腊,而取决于意大利。意大利经济的特征就是最大化劳动力的工资而最小化其工作,本土工人可能最终吸干外国投资者的血。投资只会进入那些有政治背景的势力手中。资产所有权一旦转移给外国人,就会因为政治干预而不成其为所有权。

欧元区并不会很快抛弃其经济模式。保持实际利率为负的货币扩张,会让债务危机展现无遗。欧元贬值很可能会给投资欧元区政府债券的外国资金带来损失。

无论如何,中国都不应该给意大利投资。

把特权当权利

我在出席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会议时,切身目睹了意大利经济的弊端。轮渡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减慢售票速度,导致大量排队等待买票的游客眼睁睁看着几乎空着的渡船离开。火车站和高铁的冗员现象也非常明显。

意大利公共部门的问题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国有企业的问题,而且更加严重。私有部门的情况比公共部门略好一些,但也没有好多少,大多数经济活动都受政府和工会的限制。零售部门最以市场为导向,比其他行业有效率,但其效率仍然远低于美国或东亚的零售企业。

如果放松管制,意大利经济就能轻松成长很多年,直到效率低下的企业被完全挤出市场。经济规模可以比现在大20%至30%。意大利国家债务高达GDP的120%。效率的提高可以在六年内完全弥补这部分缺口。

尽管意大利经济危机有多重因素,但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和工会导致的效率低下。在过去十年里,意大利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很大原因就在于与市场相悖的政府管制和工会规定。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

欧元区债务水平和财政赤字并不比英国或美国高多少。然而,市场对未来没有多少信心。外部救援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只能助长对问题的逃避。

欧洲人经常强调工作条件和人权之间的联系,弦外之音就是中国通过剥削工人而实施不公平竞争。我强烈支持人权和人性化的工作条件。但是,公平的工作条件应该在哪里止步,市场力量又该从哪里开始呢?

比如,一天工作20个小时显然是不对的,应该规定限制加班的最长时间。但是,如果法律不允许加班,每周最多工作40个小时,显然是一个很糟糕的政策。实际上,只要工人不受强迫,工作时间应由市场决定。

限制他人行为似乎主导了当前欧洲对公平的理解。如果某家店铺营业时间比其他人更长,就迫使其他人延长营业时间。既然维护人权需要规定工作时间,也就应当统一规定每家商店的营业时间。这种思维导致欧洲有关商业营业时间的各种规定。限制工作时间已经成为欧洲人权概念的核心部分。

由于欧洲人无法限制其他国家的营业时间,导致其竞争力大大降低。抱怨中国的工作条件已经成了欧洲人对其经济困境的最佳解释。

欧洲限制工作的做法等于把人类当作大熊猫一样的濒危动物来对待。很多欧洲人似乎都把自己看成大熊猫,将特权看成权利。大熊猫综合征是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

如果欧洲人不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欧债危机就不可能结束。救援只能缓解症状,不可能治本。


痛苦尚未到来

 

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有其强项也有其弱点。全球化放大了强项和弱点的后果。要想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一个国家就必须放弃那些弱势的经济活动,将全部资源投入到优势产业中。比如德国放弃了普通制造业,将资源转向了汽车产业。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意大利是普拉达、古琦、法拉利、兰博基尼、帕尔马火腿、托斯卡纳葡萄酒的产地。这些知名品牌和产品都深深根植于意大利文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它们给意大利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不足以弥补意大利的贸易赤字。

游客进入意大利的旅游景点,会发现这里的产品全都有明显的意大利设计和做工,价格也非常有吸引力。但是,这些商品大都是中国制造的,也许是在意大利组装的,但组装者也很可能是在意大利工作的中国人。较为便宜的欧洲产品其实大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一些意大利人很痛苦地抱怨“不公平”的中国竞争。他们经常援引在意大利地下室工作的中国工人的例子,认为这些人的存在对于那些不愿在地下室工作的意大利工人“不公平”。

但是,很可能正是意大利同中国的这种联系增加了意大利的优势。如果没有中国工人的参与,意大利奢侈品部门可能会规模更小,利润更低。意大利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成本。意大利是否有足够的劳动力可以满足这种手工制造,也很值得怀疑。

人们通常假设,意大利工人虽然成本很高,但是能制造出质量更高的产品。我对此严重表示怀疑。中国制造量如此之大难免会有一些伪劣商品。对于制造奢侈品来说,很容易找到与意大利工人水平相当甚至更高的中国工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各国扎紧了腰带。一些国家的GDP以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收缩,很多餐馆都门庭冷落,商业航班上的商务舱很多都空着,高档酒店打很低的折扣来吸引客人。

欧洲从未发生过这种情况。尽管欧元区经济略有收缩,但是人们似乎一如既往及时行乐。餐馆尤其是高档餐馆仍然有很多人在等位,高档酒店宾客盈门,航班上的商务坐席比经济舱卖得更快。欧洲人尽管担心危机,却并未采取应有的行动。

国际环境也有助于欧元区一如既往好逸恶劳。金融危机最迅猛的冲击是货币大幅贬值,能够立刻降低生活水平。在一个到处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世界里,欧元一直表现良好,冲击非常有限。较低的利率还可以削减家庭债务。

金融危机对欧洲民众的真正影响来自财政紧缩,相当于GDP的1%至2%。

因此,金融危机的痛苦还没有真正被欧洲民众感受到。恐慌还仅限于金融市场和政治圈内。全部救助规模为2万亿欧元,相当于意大利的全部国家债务。在痛苦到来之前的救助,无益于构建变革所需的社会共识。


欧洲必须自救

 

欧洲政治领导人业已频繁造访中国。意大利蒙蒂总理是最近造访的一位,他希望劝说中国或是通过IMF参与欧元区的救助计划,或是通过购买资产向欧元区注资。

中国救助欧元区是一个很糟糕的想法。希腊国债持有人已经经历了70%的减记。意大利可能也会调整其债务结构。

欧元区很可能不会改变乐于休闲的癖好。财政紧缩只会放缓其债务积欠,但无法治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欧元区经济不会有太大增长。满足现在的还本付息要求,需要实际利率为负。欧洲央行需要扩大货币供应才能稳定欧元区的债务市场,这将导致通胀和负实际利率。欧元区国债的投资者会遭受实际上的损失。

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注资可能是最糟糕的想法了。IMF是受欧洲控制的。中国对于IMF如何给欧洲注资毫无发言权。欧元区的救助计划也是一样,中国对于如何分配使用救助资金也毫无发言权。

由于欧洲仍然没有计划实施改革以提高生产率,任何救助都只能是拿钱打水漂。中国完全没有理由干这种蠢事。

购买资产,尤其是像在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是非常糟糕的主意。各种政府管制和工会规定让所有权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本土企业可以通过各方面的政治影响对资产保持控制。外国购买者可能会轻易地被打劫。欧洲资产的中国购买者表现欠佳。除非欧元区的改革可以使所有权具有和其他地区同样的意义,否则外部人士不应该购买欧洲的资产。

从2011年中期开始,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就削弱了。有人认为中国帮助欧洲就是帮助自己,这是一种很糟糕的论调。刺激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欧洲的需求受到了金融紧缩的影响。在这种影响完全发挥作用之前,欧洲的需求会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通过进出口融资来支持出口,效果要好很多。中国可以从其他市场上获利。这场危机让欧洲出口商们缺少出口融资。这为中国制造商在新兴经济体中创造了机会。

中国救不了欧洲,没有外人能救得了欧洲。只有欧洲人减少休闲,增加工作时间,才能自己救自己。如果欧洲无意做出改变,外部救助只不过是推迟清算的到来而已。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自财新网(http://www.caixin.com)